孔融很糾結,然而北海郡可不是世外桃源,他躲不開的。
最終,孔融妥協了。
乖乖的交出了,兵符和北海太守印,領了青州大學校長的任命書。
關於青州大學的選址,在孔融的據理力爭之下,選定了安丘。
孔融的理由是——老祖宗的名字裡有丘字。
劉正想了想,大筆一揮,就把安丘,作為青州大學的,規劃建設範圍。
安丘正式更名為青州大學城。
除了北海郡的幾個縣之外,高密郡也劃入青州大學城的規劃建設範圍。
預計配置可供十萬士子求學與生活的相關設施。
孔融拿著劉正的手令去了青州之後,沮授很痛快的就批准了。
孔融按照北山大學的佈局,又參照儒門傳承而來的故事。
共分為十大校區,其中以孔子殿,顏回堂,六藝樓,子路閣,無類居最為有名。
其中孔子殿是名師講堂,供海內名儒講學的所在,是文人士子的最高榮耀。
想要獲得在孔子殿講學的資格,必須要在某一領域出類拔萃,得到青州大學,九成以上學生的贊同,才可以報請孔融批准,安排講學。
顏回堂是生活區,凡是想要進入其中經營的商家,必須要經過孔融和沮授聯合批准。
六藝樓是雜貨交易市場,有專門的筆墨紙硯交易鋪,也有學生修學成果的展示平臺——著書立說。
用知識謀生,不丟人。
子路閣是體育活動中心,畢竟好的身體。是學習和生活的重要保證。
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才是青州大學的宗旨。
無類居是論辯臺,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無論是誰,都可以把研究成果掛在無類居,供整個青州大學批駁。
能夠堅持六個月,依舊高懸無類居的,一律准予刊印,教化世人。
孔融為了拋磚引玉,直接把劉正的紀效新綱,掛在了無類居最顯眼的位置上。
青州大學的學術研討氛圍,總算是逐漸的萌芽了。
後來孔融親自整理,編撰成通俗易懂的新生活準則,居然成了與“三字經”並列的蒙學教材。
劉正“興漢七十二才子”之首的地位,才算是奠定了基礎。
……
西園,興漢軍駐地。
郭嘉走了進來,對劉正說:“侯爺,今天又有兩家諸侯,為了爭一條狗,打起來了。”
劉正問:“袁盟主,我的那位二師兄,他在做什麼呢?”
洛陽城中的各路諸侯,已經開始內鬥了。
作為聯軍的盟主,袁紹居然不管不問嗎?
郭嘉回答說:“得了吧!”
諸侯聯軍,誰也奈何不了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