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接過情報一看,原來是相國董卓,開始了殺豪強,奪財富。
再說相國董卓,連續兩日,破例召開大朝會,又是驅逐重臣,又是殺人立威。
在司徒王允的曲意逢迎之下,總算是搞定了遷都的大計。
回到相國府中之後,董卓立即找李儒商議。
畢竟遷都的關鍵是遷人。
文武百官,都得打包帶走。
只是那些唱反調,搞破壞的人,就不要帶了。
然而留給諸侯聯軍,董卓又有些不甘心。
劉正手上已經有了何太后,再弄一部分文武官員,就可以另組漢室朝堂了。
董卓好不容易擁立獻帝做了傀儡,獨攬大權。
他又怎麼可能,讓興漢軍與董卓軍,分庭抗禮呢?
李儒聽了董卓的話之後,立即建議說:“相國放心。”
在李儒的建議之下。
執金吾呂布,作為遷墳使,負責把洛陽城周邊的皇陵,遷入長安城的皇陵。
至於起獲的陪葬品,一律充公,用作幷州鐵騎的軍費。
董卓又命令:
侄子董璜,帶著三千飛熊軍,開始了第一輪清場計劃。
董璜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與袁家關係密切的豪強,全部抄家滅族,然後派遣一隊西涼鐵騎,把收繳的金銀珠寶裝車,運送到長安郿塢安置。
接下來就是派出西涼鐵騎,以伍為單位,督促文武百官搬家。
一時之間,洛陽城雞飛狗跳,級別高的官員,還能得到優待,有牛車可供乘坐,也有專門的輜重車可供借調,協助搬運家中財貨。
然而那些升斗小吏,就只能艱難的長途跋涉了。
從建安三年五月份開始,長安城與洛陽城之間的崤函古道上。
西遷的官員和民眾,絡繹不絕。
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武官員,在西涼鐵騎的催逼之下,離開了溫暖的家,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文武百官們,都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卻被蠻橫的西涼鐵騎,按照正常行軍的水準,每日趕路。
人都是有脾氣的。
搬家的隊伍才過新安,就有人鬧事。
鬧得還挺兇,直接驚動了負責押運的董璜。
董璜命令一隊西涼鐵騎,分開亂成了一團的人群,見周毖正坐在地上,撒潑打滾。
董璜讓人把周毖帶到了馬前,然後開始了問話。
董璜問:“你為什麼不好好趕路,耽擱了大軍的行止,你吃罪得起嗎?”
周毖回答說:“我們都是獻帝的臣子,你們這樣逼迫我們趕路,也太缺德了吧!”
周毖說著,還脫掉了腳上,已經變了形的麻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