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西涼鐵騎,由董卓親自統領,李儒負責日常事務。
五萬幷州鐵騎,由呂布親自統領,張遼負責日常事務。
至於呂布,做起了董卓的貼身保鏢。
董卓也是想明白了,虎牢關擋不住興漢軍,旋門關拖不垮興漢軍,偃師也無法遲滯,興漢軍的步伐。
興漢軍的討董支隊,不過是一支偏師,要是九個郡的主力一齊西進,董卓軍會毫無抵抗之力的。
董卓說:“文優,我打算遷都長安,以崤函天險,再配合西涼鐵騎的精銳,肯定可以大有作為的。”
李儒見董卓有意遷都,只能去安排。
滿朝文武,與諸侯聯軍眉來眼去的,想要成功遷都,只怕是困難重重。
然而為了董卓軍上下,再難也要辦到,辦好!
李儒命人傳出一首童謠,讓洛陽城中大街小巷一齊傳唱。
童謠的內容如下: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童謠的傳播速度很快,京師洛陽城中風起雲湧。
大朝會上,相國董卓主持朝議,獻帝劉協,居然趴在龍案上睡著了。
董卓忙把洛陽城中的童謠,傳閱文武百官。
朱雋問:“相國,遷都一事,事關重大。活人可以離開,歷代先帝的陵寢怎麼辦呢?”
董卓冷冷的說:“遷墳!”
朱雋大驚失色,慌忙勸阻。
董卓大怒,就要殺朱雋。
左右忙勸阻,朱雋沒有大惡,也不與聯軍交通,殺之不祥。
董卓就命令左右金瓜武士,把朱雋趕出朝堂,眼不見,心不煩。
朱雋離開了皇宮之後,回到了家中。
他再一次翻出了,老友盧植給他寫的信。
信是一年前寫的,力邀朱雋到興漢軍校教書。
朱雋捨不得漢室,這才沒有成行。
如今看來,洛陽城已經成了是非之地,不想走,也得走了。
朱雋帶著一大家子人,離開了洛陽城,到興漢軍校教書去了。
……
第一天的朝議,出了朱雋的事情之後,根本就沒有辦法繼續同樣的話題。
由於情況緊急,第二天接著議。
董卓依舊拋磚引玉:
高祖約法長安,傳十二帝,約兩百年。
光武定鼎洛陽,傳十二帝,約兩百年。
俗話說:
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