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聽說袁紹軍撤走之後,大喜之餘,立即以界橋城為分界點,派遣大軍分駐:河間郡,安平郡,渤海郡,清河郡,樂陵郡,平原郡。
同時任命:鍾繇為渤海郡太守,其他幾郡的太守,由北山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分別擔任。
這裡只介紹各地駐軍將領。
河間郡駐軍大將:龐德。
安平郡駐軍大將:郝昭。
渤海郡駐軍大將:周泰。
清河郡駐軍大將:徐晃。
樂陵郡駐軍大將:方悅。
平原郡駐軍大將:張合。
上述六將,加封中郎將,各領一方。
黃忠的安北野戰軍,依舊駐守代郡,兼顧河間國。
馬超的安西野戰軍,進入安平郡,虎視鉅鹿郡。
劉正的口號是——讓二師兄袁紹,睡不著覺!
太史慈的安南野戰軍,進駐平原郡。
趙雲的安東野戰軍,依舊駐紮北山城。
興漢軍,終於露出了獠牙,向天下人展示了肌肉——不服來戰。
訊息傳到袁紹軍中的時候,袁紹命張南經營鉅鹿郡,隨後袁紹軍西進太原郡,開始在幷州,攻城掠地。
賈詡終於開心了,興漢軍開始了整頓地方,主要是幾件事情——驅逐豪強世家,進行土地改革,修訂律法,恢復生產,以及規劃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
沿著古秦直道的舊址,南山城建築集團,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
興漢商會的張世平會長,大筆一揮,出資兩億貫,換一條車道的優先使用權。
梅園的管家劉左,捐款三億貫,捐建了一條,興漢軍通行專用車道。
甄家,糜家,張家,顧家,衛家等各大豪商,紛紛捐款,只為和平時期的優先使用權。
直接導致了興漢軍的大路修成了雙向二十八車道。
道路寬七十二米,中間建立了隔離帶。
還在關鍵的節點上,架起了人行天橋。
大道鄰近城池的部分,都會增加各五米的人行道,以及緊急停車道,以免阻塞交通。
郭嘉問劉正:“侯爺,把道路修成了廣場,真的好嗎?”
劉正說:“興漢大道,千年不朽!”
劉正告訴郭嘉,修路就得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重複建設和反覆建設,才會浪費更多的資源。
也不知道是誰開了個頭,居然找興漢軍地方駐軍,承包各郡路段的建設。
當這個方案上報總參謀部的時候,郭嘉為難了,賈詡也搞不定了。
劉正傳令各郡:駐軍可以參與建設,必須要以地方安定為第一要務。
勞動所得必須要統一分配,並且公開宣示,以免分配不合理,導致軍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