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四月十三,漢帝病危。
召張讓等十常侍,入含章殿。
漢帝說:“張常侍,朕不行了!”
張讓強忍著悲慟,聆聽聖命。
漢帝再述一遍,日前的詔書。
說完之後,駕崩。
張讓令蹇碩,帶人封了含章殿,秘不發喪。
其餘十常侍,攜密詔,拜謁董太后。
張讓正要宣詔,突然見到,皇次子劉協,對十常侍怒目而視。
張讓問:“協皇子,您這是什麼意思呀?”
劉協少年心性,直言不諱的說:“你們這些中官,禍國殃民。要是我當了皇帝,一定將你們斬首示眾,殺了洩憤。”
張讓等人惶恐,手中的詔書,也不敢宣讀了。
董太后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覺得,皇次子劉協,童言無忌。
請張讓等中官,不必介意。
畢竟國家大事,不能由一個小屁孩,一言而決。
張讓不敢相信,董太后的鬼話,於是就,虛應故事。
胡言亂語一番之後,藉機告辭離開。
張讓在列侯府中,召集十常侍密議。
張讓問:“大家有什麼辦法嗎?”
如今外朝,請命誅殺十常侍之聲,一浪高過一浪。
漢帝屬意的,繼統人選,也放話要殺中官,何去何從呢?
究竟是捨生取義,還是絕地反擊呢?
張讓等人迷茫了。
他們更害怕的是——舍了生,也取不了義。
曹節建議說:“張常侍,皇次子劉協,絕對不能繼續大統!”
曹節不想死,中官安身立命之地,是在皇宮之中。
然而在皇宮之中,一言九鼎的人,只有漢帝。
至少在表面上,是這樣的。
因此,新任漢帝,對中官的態度,尤其重要。
皇次子劉協,已經當眾放話,要殺中官洩憤。
這話傳揚出去,肯定會,讓天下人,側目而視。
若是皇次子劉協,得密詔而承大統。
大局底定之後,朝臣們聞風而動。
十常侍,內外交困之下,必定死於非命。
張讓說:“曹常侍,還是直接說辦法吧!”
曹節說:“如今朝臣之中,主持大局的,只有何進。”
曹節的想法是,十常侍的謀劃,得分兩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