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攸看過公孫紀的,計劃之後,覺得有些順序,必須要進行調整。
比如,先改旗易幟,再邀請公孫瓚西進接收。
以劉虞的佈置,公孫紀想要,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之下,清除異己,無異於痴人說夢。
公孫紀知道,魏攸多謀。
然而文人的骨氣,又令公孫紀,對魏攸的真實態度,沒有把握。
魏攸說:“公孫將軍,不必疑神疑鬼。”
魏攸追隨劉虞,純粹是學而優則仕,同時覺得,幽州牧仁義。
這才委身州牧府,做了這一方太守。
然而遼東郡的悲劇,才讓他明白,劉虞信任的鮮卑人,對幽州百姓,並不是友好的存在。
同為漢室百姓,卻是淪落為鮮卑人的奴隸。
以漢室甲兵,屠戮漢民。
錯在劉虞,沒有節制的互市,完全是在炫富。
這種做法,簡直就是在,替漢人百姓,拉仇恨值。
然而劉虞偏信鮮卑,虐待漢室百姓。
魏攸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最少一碗水端平,讓各族都知道,幽州地方,和平至上。
而不是集青幽冀,三州之物力,與烏桓鮮卑之歡心。
魏攸自忖,不恨烏桓鮮卑之民,然而對,屠戮漢室百姓的,劊子手們,卻是無法容忍。
如步度根,和丘力居之輩,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劉虞釀成大禍,還不知道反省。
引鮮卑,侵犯遼東郡數城,還不知道自己的政策有錯。
如今更是變本加厲,挑唆遼東屬國,拖平北將軍,公孫瓚的後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攸決定,反戈一擊。
漢人,永不為奴!
誰敢欺我漢室百姓,匹夫一怒,血濺三尺。
公孫紀說:“明公大義,我替遼東郡百姓,謝過了!”
兩人一致商定,與公孫瓚約定,以進攻遼西郡為名,把兩萬東路軍,帶到海陽。
鄒丹繞道令支,入主右北平無終。
趁機襲佔土垠,不僅可以,重新奪回,右北平郡的控制權,還能甕中捉鱉,吞掉兩萬幽州鐵騎。
劉虞正在,專心應付興漢軍,典韋的騷擾。
等他接到,右北平郡將軍,公孫紀,出兵遼西郡,進佔海陽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公孫瓚重奪右北平,立即關閉互市,不讓一件鐵器,一斤食鹽,進入東部鮮卑。
鄒丹重新接任,右北平郡太守。
魏攸任公孫瓚的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