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縣黃巾軍新任渠帥裴元紹,本來是孫仲的護衛統領。
孫仲北上宛城的時候,讓他留守穰縣看家。
裴元紹從當地的豪強家中搜出了一本盜版的呂氏春秋殘卷,上面寫了許多關於行軍打仗的故事。
裴元紹認得幾個字,能讀懂故事,卻對裡面的意思一知半解。
這對於一群農夫出身的黃巾軍來說,可是了不得的大學問。
裴元紹就是憑藉著這幾個故事,加上自己亂七八糟的理解,什麼狡兔三窟,示敵以弱,糧草先行等帶兵打仗的計謀,被他胡亂的改了一通,就算是他本人,都給繞糊塗了。
別人想要看破裴元紹的計策,根本就不可能。
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的計策,別人想要順著他的思路找到破綻,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就像連夜撤回冠軍縣這樣的大事,裴元紹做出這樣的決策也不過才花了一刻鐘,隨後就風風火火的執行了。
劉正帶著人趕到穰縣大營之後,就接到了朱雋派人送來的戰情通報。
先是黃巾軍毫無徵兆的撤離,再是作為前鋒的孫策部在前往冠軍縣的途中遭遇了騷擾式攻擊。
對方似乎只是為了遲滯漢室討逆大軍的速度,或幾個人一群,朝著北軍隊伍裡放上幾箭,隨後就倉惶鼠躥。既不關心戰果,又不關心漢室討逆大軍的反應。
漢室討逆大軍還有可能在道路上遭遇獵人的捕獸夾子。這也太奇怪了,怎麼有人把陷阱弄在了大路上,像是專門對付漢室討逆大軍的一樣?
劉正看了看北軍的戰情通報,腦海裡浮現出了三個字“游擊戰”。
這可是以弱勝強的不二法寶,想不到黃巾軍中還有這樣的人才。
想要成功的進行遊擊戰,必須要有足夠好的民心基礎。怪不得黃巾軍只在冠軍縣這一帶採用這樣的戰術。
冠軍縣多山,是一觸即走的天然地形。不僅便於埋伏,還能隨心所欲的撤離。
冠軍縣作為南陽黃巾軍的大本營,民心基礎肯定也符合游擊戰的需要。
關於如何破解游擊戰,劉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興漢軍在這個地方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用相同的戰法反擊,根本就沒有那個時間。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小股先頭部隊分頭並進,把前往冠軍縣的道路打通。
主力迅速的攻佔冠軍縣這個黃巾軍的大腦,剩下的清剿工作就交給各縣地方武裝來完成。
劉正忙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又參考了郭嘉的建議,決定武裝行軍,以攻擊前進的辦法進行突破,各部滾筒式的前進。每前進十里,就讓新的生力軍接替前鋒繼續趕路。
朱雋看了劉正的作戰計劃之後,喜出望外的說:“行,就這麼辦?”
劉正得到了出擊的命令之後,讓徐盛帶著屈申關英雄連的人分散搜尋前進,以小股部隊對付黃巾軍的騷擾部隊。確保大軍可以順利的行軍,按時進入作戰位置。
黃巾軍的騷擾終於沒有辦法遲滯漢軍的速度了,最後徹底的放棄了這種不痛不癢的打法。
大軍順利的抵達冠軍城下之後,朱雋對劉正的統帥能力,以及興漢軍適應戰場新形勢的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其實精銳和烏合之眾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戰場新形勢的適應和應對的能力。
孫策見興漢軍在戰場上表現活躍,反觀自己的隊伍,戰術死板,領兵大將衝動魯莽,怎麼看怎麼覺得不滿意。
特別是在中軍議事的時候,孫策都覺得面紅耳赤的。
想當初興漢軍沒有出現的時候,北軍孫策部是當之無愧的拳頭部隊,每次議事都是紅光滿面的,別人見了也是交口稱讚。
興漢軍出現之後,這一切都變了。原本屬於孫策部的榮耀和讚美之辭,全部都由平賊校尉部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