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等人回到中軍駐地之後,已經是午夜了。
劉正沒有睡,而是連夜召開團以上指揮人員研討會,黃敘列席會議。
郭嘉作為主持人,率先說:“校尉大人,諸位團營長。白天西鄂城頭一戰,神弓營全身而退,確實值得慶賀。然而關於這場大戰的消耗,也讓我們看到了興漢軍的致命弱點。黃營長,神弓營的戰鬥是你指揮的,就由你來說說吧!”
黃敘領命就開始了講述:
據我目測估算,白天城頭上一戰,擊斃擊傷的黃巾軍大約兩千人,誤差在百人之內。
戰後統計,神弓營消耗弩矢兩萬餘支。平均十支弩矢才造成敵方一個傷亡。
據劉義的弩矢報價,每一支弩矢的造價為銅錢一百文。也就是說興漢軍給敵人造成一個傷亡,就得花費一貫銅錢。
這一貫銅錢按照南山城中等人家的生活水準,可以供三口之家生活一個月。
再加上斬首獎勵,興漢軍的標準是普通黃巾軍十貫銅錢,黃巾軍將校二十貫銅錢起步。
這樣算下來,平均也會達到一貫銅錢造成一個傷亡。
還有就是神弓營的訓練成本以及戰鬥過程中的各種消耗。
總之,興漢軍以神弓營這樣的水準,消滅一個敵人得綜合消耗四貫銅錢。這可是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
從樂陵關之戰開始,興漢軍共殺死殺傷黃巾軍五萬餘人。
這是什麼概念呢?
就是十五萬人一年的生活費,就這麼幾個月的征戰,就消耗掉了。
據魯子敬大人的人口統計,興漢軍控制範圍之內的人口總數不到三百萬。
二十分之一的人口的生活費,在戰爭中成為了消耗品。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呀,要是打上幾年,咱們都得組團出門討飯了。
隨著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這個消耗還會成倍增加,如何開源節流,大家都說一說吧?
太史慈問:“知書,你只講了興漢軍的投入,這幾次大戰的收益也得說一說吧?”
郭嘉說:“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郭嘉介紹:
樂陵關血戰,收支平衡。
田家堡戰鬥,得了田家堡的糧食補充,賺了大概三百萬貫銅錢。
青州東萊郡,沒有戰鬥,物資消耗有限,損失兩萬貫銅錢。開陽城得糧四萬斛,摺合銅錢十萬貫。牟城和奉高入不敷出,這十萬貫銅錢就賠進去了。
定陶戰役興漢軍造成黃巾軍傷亡一萬五千人,神弓營戰損三百人。各類消耗加獎賞和撫卹金,共計銅錢五十萬貫。
刺史龔景原定勞軍物資總價值五十萬貫銅錢,後來加倍之後,總價值一百萬貫。
青州討伐黃巾軍之戰,興漢軍賺了總價值五十萬貫銅錢的物資。
南陽戰事截止屈申關之戰,共計消耗四十萬貫銅錢的物資,再加上沿途的消耗,興漢軍離開幽州以來的收穫,就只剩下宛城中的收穫了。
據情報部的人說,物資總價值預計會超才兩千萬貫,具體的數字還在統計之中。
總的來說,興漢軍正處在戰爭紅利期,正在大賺特賺。
反觀劉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咱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宛城的收穫是四大豪強之家經過兩百多年的積累,這種福利可遇而不可求。
當繳獲不足以抵消戰爭成本的時候,就會引發很多危機和內部矛盾。
劉正說:“知書說了興漢軍的投入,奉孝把咱們這段時間的收穫也說了。我決定讓興漢商會成立保險公司,打算每年投入五十萬貫銅錢作為戰爭保險。一旦入不敷出的時候,就讓保險公司幫忙分擔風險。以後的每一場對外戰鬥,都要發行戰爭債券,讓有能力的人都參與進來,為了戰爭紅利努力的爭取勝利。”
郭嘉問:“校尉大人,把戰爭變成一種商業行為真的好嗎?”
劉正說:“至少大家都得學會算上一筆帳,虧本的買賣堅決不能做。”
太史慈問:“校尉大人,咱們參戰不是為了天下大義嗎?”
劉正回答說:“天下大義只是最開始起步的想法。等到隊伍擴大了,賺取新的利益才是戰爭唯一的動力。”
太史慈問:“要是有人給咱們足夠的利益,咱們的人就會放棄自己的理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