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令天下人聞之色變的黃巾軍,不得不從頭說起。
張角本是冀州鉅鹿人士,從小天資聰穎,有神童之名,鄉鄰對他甚是敬重。
二十歲的時候,得鄉老舉薦,成了孝廉。
本來是可以授官縣吏,拿上鐵飯碗的,只是因為家中清貧,交不起十常侍規定的授官錢。
不僅縣吏之事告吹了,還落得個大不敬的罪名,剝奪了孝廉的稱號。
張角受到沉重的打擊之後,一蹶不振,終日借酒澆愁,四處遊蕩。
一日,張角藉著酒意,誤入了鉅鹿郊外的大山。
一隻餓了多日的老虎熱淚盈眶的跳了出來,想要飽餐一頓。
張角一驚,酒就醒了。求生的意志令他爆發了潛力,超水平的發揮了逃跑的能力。
然而短時間內的爆發,並不能改變張角被老虎吃掉的命運。
就在張角陷入絕望的時候,一個老頭出現在了視線之中。
張角立即禍水東引,把老虎帶向了老人。
老人腿腳不方便,跑不起來,就被惡虎撲住,一頓撕咬之後下了肚。
張角則趁著惡虎食人的機會,爬到了一棵大樹上。
沒有想到禍不單行,福不雙降。那樹上正盤桓著一條大青蟒。
正在閉目養神的大青蟒,被張角這一打攪,一口毒霧噴向了他。
張角頭腦發昏,墜落到了地上。
大青蟒惱羞成怒,俯衝而下,打算給入侵的不速之客一個教訓。
惡虎剛吃幹抹淨,打算轉身離開,大青蟒的突然襲擊,激怒了他。
好一場蟒爭虎鬥,攪得四周草斷鶯飛,雀飛兔躥。
惡虎終究不是大青蟒的對手,落荒而逃。
大青蟒氣憤不過,窮追不捨。
張角等到四周恢復了平靜之後,才從草叢裡爬了出來。
發現在老人殘骸的不遠處有一個包裹。
張角開啟包裹一看,只見裡面有一本書,上面寫著:太平清道領上冊,南極散人編撰,三清道德真君上善至聖太清真人付印。
張角本來打算直接離開,看見老人遺骸散落,心中尚有僅存不多的善念,於是他就把老人給安葬在了大樹底下。
張角精通文字,又能舉一反三,學貫太平清道領之後,才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後來便立志救人,以贖前罪。
天下大旱,疫病橫行,張角自認為獨木難支,便廣招徒眾,傳授符水救人的辦法。
為了讓徒眾引以為戒,他沒有隱瞞當初山中的經歷。
是非功過,自有人來評說。劉正也是在黃縣之時,才聽人說起這段不為世人知曉的傳奇故事。
人道是:有什麼樣的師傅,就有什麼樣的徒弟。
張角的自私自利,在所有弟子心中留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影響。
劉正聽著陳琳讀關於黃巾軍的情報,再對黃縣聽來的訊息加以佐證,對那位橫空出世的黃巾軍首領,大賢良師張角,總算是有了立體的觀感,一個十分矛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