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雙回答說:“我等商人,地位卑賤,不敢有字。”
劉正說:“興漢軍中,人不分貴賤,只有分工的不同,士農工商,地位平等。我現在就給你賜字和珅,取其字表的意思,和氣生財。”
蘇雙感動,熱淚盈眶的說:“無極蘇雙蘇和珅,拜見主公。”
收了蘇雙的心以後,劉正便開始考校蘇雙的專業知識,發現這個人確實有撈錢的本事。
當即拍板決定,蘇雙為商部主事,負責制定各項預算,以及興漢軍控制區域內的稅收標準。
劉正依舊賜下紀效新綱和長孫安唐記事。
蘇雙有了參考經驗,辦起事情來雷厲風行。
他先是讓張世平準備商會,把商人組織起來,為興漢軍所用。
又傳信軍長黃忠,挑選精通種田的人組成農會,專門研究優良品種和新型農具。
蘇雙的到來,讓興漢軍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蘇和珅的財神之名,更是在南山城中家喻戶曉。
為了避免刺激到鄒靖,劉正在規劃南山城的時候,並沒有把樓桑村納入新城範圍之內。
樓桑村距離南山城兩裡,算是離城最近的一個村子。
望著這一片生機勃勃的南山城,劉正發現士農工商各行其事,地位平等。
劉正終於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無士不明,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四位一體,缺一不可。
士存在的意義在於教化和管理,是規則的化身。
農的存在,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根本所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的存在,讓人們在學習中進步。
商的出現,讓分工更為明確,勞動效率的提升,帶動了個人價值的增漲。
商人作為土農工之間的紐帶,既是互通有無的關鍵,也是社會生態的調節器。
價格的波動,牽連的是各種不同的需求之間,此消彼長的變化。
光和六年十月,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張世平在南山城中召開了第一屆興漢商會代表大會。
參加大會的代表分別是:
幽州范陽郡盧家,盧氏米行的掌櫃。
冀州中山國張家,張家當代家主張世平。
冀州中山國甄家,甄逸三子甄堯,專門負責幽州北部商路。
陳留衛家,北平衛氏馬匹貿易行的掌櫃。
廬江陸家,泉州海船製造行的掌櫃。
襄陽黃家,涿縣百工農具行的掌櫃。
江州李家,涿縣李氏米行的掌櫃。
徐州糜家,糜氏商棧的掌櫃。
江東顧家,顧家書店的掌櫃。
本來河內司馬家也想派人參加會議,更是暗中遊說與會的各大商家,想要控制興漢商會,把張世平當成傀儡,然後逐步架空,最終一舉奪權,甚至與興漢軍分庭抗禮。
司馬家還喊出了一個口號:商人的事情,商人說了算,興漢軍的人,都得靠邊站,想要加稅,我司馬家不答應,天下商人不答應。
不僅如此,還試圖聯絡九大豪商,甚至是張家和甄家內部,都出現了司馬家的人的身影,妄圖憑藉著影響天下大勢的實力,迫使興漢軍做出讓步,最終徹底的取消商業稅。
負責幽州事務的司馬朗,代表著司馬家宣佈:興漢軍不得與民爭利,否則就是與天下商人為敵,必將招致天下商人的聯手反撲。
劉正得報之後,冷笑了一聲,令南山守備團出動兩個營,查封了司馬家的商鋪,並且在司馬朗前往張氏山貨行的途中,強行逮捕,驅逐出了南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