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路訓練郭嘉,劉正三人在徐州境內轉了一個大圈,還拜訪了幾位廣陵名士,雙方就未來的天下局勢交換了看法,也對無力扭轉危局嘆息不已。
這一日,劉正三人進入了揚州境內的丹陽郡。
這丹陽郡的太守,不是別人,正是那聞名鄉里的陶謙陶恭祖。
劉正來到陶府之外,遞上名刺之後,等待著陶謙的召見。
令劉正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郡主宰的陶大人,居然親自迎了出來,抓住劉正的手便說:“佑興來了,快進來,到了師兄家裡,又何必這樣客氣,直接進門不就行了!”
陶謙年近而立,臉上多有滄桑之感,那是多年邊軍生涯留下的印記。
劉正見陶謙熱情似火,又見陶謙一見面就以師兄自居,心中有些疑惑不解,於是就問他:“師兄?”
陶謙臉色一變:“佑興貴人多忘事,是陶某高攀了!”
劉正見勢不妙,忙請罪說:“師兄息怒,去年冬末,同村劉備索要族譜不成,便擊中正的腦部要害,醒來之後,只記得姓甚名誰,忠僕劉義,其餘的人和事情,一概不知。正所講的事情,句句屬實,師兄若是不原諒正,正這便離開。”
陶謙耿直,知道劉正的遭遇之後,當即便原諒了劉正的失禮。
陶謙得見同門,心中高興,便吩咐家人準備酒宴,替劉正三人接風洗塵。
隨後陶謙又談起劉正的遭遇,義憤填膺。
陶謙說:“原來那臭名昭著的劉玄德,竟然敢加害佑興,他日得見,謙必定替佑興報那一拳之仇。”
劉正說:“師兄大義,正愧受了。煩請師兄講明箇中緣由,以免他日面見家師的時候,做出什麼不孝的舉動來,正先行謝過。”
陶謙說:“當年三友,分別為盧植,鄭玄,管寧。他們師出同門,各有偏好,其中盧師為首,專注兵書謀略,行軍打仗,樣樣精通;鄭師次之,經史諸義,見解獨到;管師再次,有教無類,有聖人孔子之風。謙少年時,得入鄭師門下,學習經義,不過三年,便略有小成。也怪謙年輕氣盛,又見大漢常年邊患不斷,便打算棄文從武,投筆從戎。鄭師苦勸無果,便寫一封推薦信,令謙拜入盧師門下。謙入學五年,隨盧師南征北戰,略有功名,得授丹陽郡太守,如今五年有餘。”
劉正問:“師兄,正的家師是誰,煩請為我解惑!”
陶謙說:“佑興的恩師,便是盧師。佑興當年,聞名涿縣,與盧師的經歷頗為相似,深得盧師喜愛,得列入門牆,繼承衣缽。授業五年,佑興盡得盧師真傳。後來盧師入朝為官,亦不忘叮囑佑興自行鑽研。如今佑興行走大漢,九原一戰,刺史建陽公讚譽有加,盧師引以為傲,常寫信訓誡弟子,當以佑興為榜樣,為大漢用武揚威!”
劉正聽了陶謙的話,才明白了自己和海內大儒,三師之一的盧師以及陶謙,公孫瓚等人的淵源。
劉正心想,看來那公孫瓚和劉備自稱盧師弟子,其實不然。想來那公孫瓚只不過是記名弟子,劉備更是旁聽而已,連入館資格都沒有,與劉正衣缽傳人的身份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劉正又想,原來自己是海內名儒盧大家的衣缽弟子,怪不得建陽公初見便起了招納之心,求之不得以後,也沒有生氣動怒,還願意引為臂助。
再想到靈州城中,校尉張濟把愛侄的前程託付,姑臧賈府,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以自保而聞名天下的賈詡依附,更是舉家相隨。
更有在鹿門書院中,僅憑龐德公的一句話,司馬徽便放棄了斬殺自己的計劃,還把王越相贈。
現在看來,並不是自己的王霸之氣懾服了他們,而是在自己的身上,有一道名儒傳人的護身符。
劉正想到這裡,對素未謀面的盧師心生感激,更是對陶謙大禮敬上:“涿縣劉正劉佑興,見過同門恭祖師兄!”
陶謙見劉正恢復了名士本色,忙以同等的禮儀回敬:“佑興賢弟客氣了,到了丹陽,便是回到了家中,千萬不要見外。”
劉正指著趙雲和郭嘉,對陶謙說:“這兩位也是人中之龍:河北常山趙雲趙子龍,另一位是風流倜儻小太公陽翟郭嘉郭奉孝。我等三人,討擾恭祖兄了!”
趙雲和郭嘉分別上前與陶謙見禮說:“趙雲、郭嘉拜見明公!”
陶謙見趙雲銀甲銀槍,威風凜凜;再看郭嘉,眉清目秀,聰敏伶俐,便讚道:“白馬銀槍趙子龍,石門障上逞威風。”
劉正不解,想當初趙雲箭射呼廚猛,並不為世人所知,於是就問陶謙:“恭祖兄,當初在九原城中,不是那都尉穆順獻出呼廚猛的首級,積功升了幷州兵曹主事嗎?”
陶謙說:“佑興有所不知,那穆順不知賢弟身份,沽名釣譽,貪了子龍戰功。他又怎麼知道,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憑他的本事,怎麼殺得了呼廚猛。有人以子龍射出的那支箭作為證據,揭穿了穆順冒領軍功的事情。建陽公覺得對不起佑興你,便修書一封給了盧師,說明了其中的緣由。更是恨穆順貪心,日漸疏遠,穆順久不得志,便起了二心。建陽公為了顧全抗胡大局,不能輕易的處罰穆順,只得束之高閣,棄而不用。想來那穆順機關算盡,反誤了前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正也是不勝感慨,對那穆順的遭遇猶為嘆息,便問陶謙:“恭祖兄可知,這出首之人必定是軍中同僚,以穆順在幷州鐵騎中的威望,又怎麼可能被人出賣?”
陶謙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那穆順得了首功,官升兵曹主事,得賞錢千貫。在太原廣置豪宅,購買土地。一同出戰的幷州鐵騎將士,分毫未得。這才激起了老部下的不滿,最終壞了前程。”
劉正說:“本以為那穆順是可以造就的將才,卻做出那般不明智舉動,可惜了!感謝建陽公替子龍正名,常山趙子龍,當為天下猛士之一。”
陶謙說:“佑興不知過往,也是怕那建陽公強取豪奪,這才雪藏子龍。說起這郭奉孝,可比趙子龍的名號響亮多了,荀氏八龍之首曾贊他為: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想那荀氏學館,人才輩出,奉孝得此讚譽,當得起同輩之中第一人的稱謂,佑興真是好福氣,文有郭嘉,武有趙雲,建功立業,如探囊取物。”
劉正說:“正不過與他二人義氣相交,比不得恭祖兄牧守一方,教化萬民,政績無數,功德無量。”
說話的功夫,便有家中僕人準備好了酒宴,幾人分主賓入座,邊吃邊聊。
酒足飯飽之後,陶謙便問起了劉正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