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金城之後,劉正找了一家最大的客棧,把所有的人都安頓了下來,這才帶著趙雲開始閒逛起金城大街來。
一路走來,劉正見街道兩旁漢人貨棧無數。
三三兩兩穿著毛皮的羌人,站在櫃檯前面,面紅耳赤的與漢人掌櫃討價還價。
羌人用土特產和牛羊牲畜換取從大漢腹地運來的茶磚和細糧,以及美侖美奐的印花綢布。
劉正見所有的漢羌百姓都能毫無障礙的交流,更能心平氣和的做到買賣公平,心中對於完成漢羌一體化的隱藏任務才算是有了一點信心。
劉正轉過頭,對正在專心致志逛街的趙雲說:“子龍,你對金城的情景有什麼看法?”
趙雲不知劉正的用意,於是就反問他:“團長,你又要考我嗎?”
劉正說:“你說說看,將來你也是要獨擋一面的,邊境州郡漢胡雜居,遲早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趙雲說:“雲認為漢羌和平共處,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劉正補充說:“子龍,胡漢和平共處,這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然而這種和平由誰來主導,才是能否實現真正和睦相處的關鍵所在。”
趙雲似有所悟的問:“團長,你是覺得必須要由漢人來主導,和平才能有保障嗎?”
劉正回答說:“你說得不錯。要真正實現和平共處,漢人必須要成為主導者。漢人重家戀土,講究仁義禮智信,對於和平的渴望更勝異族。胡人地處苦寒之地,不事耕作,以勇者自居,掠奪為要,不知禮義,不識廉恥,為了活命,可以放棄尊嚴,這些都是胡人不能主導胡漢和平共處的原因。”
趙雲徹底的明白了劉正的意思,於是就說:“團長,我明白了。”
縱觀華夏民族的成長壯大歷史,不難看出:炎黃子孫所走的民族融合之路,是以仁義禮智信的思想為基礎的道德文明同化以及教化的和平發展之路。然而胡人同化漢人,則是以舉起手中的屠刀殺戮和武力征服作為根本,每一段這樣的融合大歷史,都是炎黃子孫的血淚史。
由大漢民族主導的胡漢融合,帶給胡人的是文明和進步;然而當胡人來主導胡漢融合的時候,則是歷史的倒退。
愚昧思想的蔓延,固步自封的態度,不承認自己的無能,反而打擊先進的思潮,到最後被時代所拋棄。
當大漢民族忍無可忍的時候,絕地反擊並取得成功之後,文明才會煥發新的生機。
為了牢牢把握住這種主動權,劉正決定從現在做起——將“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思想發揚光大。同時盡一切可能的壓制“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光宗耀祖的想法。
趙雲雖然從小就被灌輸了為常山趙家光耀門楣的理念,但是他對於劉正的理念很是贊同。
趙雲很崇尚那種“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的文明風氣;而不是“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徹底的淪落為功名利祿的奴隸。
就在劉正和趙雲暢想胡漢和平的時候,一隊五百人的馬隊飛馳而來。
為首的漢子在劉正身前勒馬抱拳,高呼:“扶風馬騰馬壽成,幸會!”
劉正聞言,也抱拳回禮說:“涿縣劉正劉佑興,幸會!”
趙雲也上前,落了劉正半個身位,同樣抱拳施禮說:“常山趙雲趙子龍,幸會!”
趙雲的話音剛落,一位清脆的童音響起:“扶風馬超馬孟起,幸會!”
劉正抬頭一看,見馬超眉清目秀,甚至可愛,只是身板太小,坐在馬背上的時候,抱拳的樣子顯得有些滑稽。
馬騰扭過頭,狠狠的瞪了馬超一眼,責備說:“超兒,不得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