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娘娘,太子殿下,據歷朝傳統,皇帝新崩的三個月為國喪期,三個月後便可登基。”禮部侍郎秦安邦奏曰。
“哦,需要三個月之久?”貴妃問道,臉上出現擔心的神色。
“秦大人,現今我朝與邊境各國摩擦不斷,乃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手段。若我們群龍無首,被敵國趁機攻伐,丟土失城是小,有損國威是大。”楊邠反駁道。
“不錯,如今各國虎視眈眈,我們迫切需要一位明君主政,讓他國不敢有覬覦之心。”王章說。
“太子殿下,據臣查閱,三日後乃黃道吉日,不如三日後登基,也好震住各方勢力。”史弘肇說。
秦安邦還要說些什麼,他發現楊邠向他投來一個威脅的眼神,立即退了下去。
“既然如此,那太子就三日後登基為帝,大家這幾日要精心準備,不要誤了登基大事。”貴妃最後來了個板上釘釘的總結。
“臣等明白!”眾臣應道。
“退朝!”費公公一扯嗓子,眾人各自退去。
這兩天,汴京城又張燈結彩起來,白色的燈籠、麻布又換成了紅色。
“這天變得也太快了吧。”秦語遙在閨房裡聽晶晶訴說著事情的始末,感嘆道。前幾日皇帝駕崩,各處剛剛披麻戴孝,這還沒幾天,太子登基又給換了回來。
“可不是麼!人家民間都是父母亡故守孝三年,這太子倒好,皇上剛剛下葬三天,他就要登基。”晶晶吐槽道。
“噓,這話可別亂說,被有心人聽到,這可是要殺頭的。”秦語遙阻止晶晶亂說話。
“真的嗎,有這麼嚴重嗎?”晶晶不解地問道。
“那是當然,你想啊,太子既然選擇三日登基,那必然會排出各方阻力,排除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製造阻力的人徹底消失。你想啊,就你剛才的說法,給你按插個妄議國事、意圖謀反的罪名,你還能活嗎。”秦語遙說。
“小姐,還好你提醒的早,不然我這腦袋怕是難保了。”晶晶的話語雖然有些打趣地意思,不過她也是一陣緊張,不敢再說這類話。
果不其然,這三天裡就有不少大臣因為亂說話而被收監入獄,蓋上罪名。晶晶實在是佩服小姐的遠見卓識和對她的挽救,她看小姐的目光不知不覺多了份崇拜。
登基大典如期舉行,太子告了祖先,拜了天地眾神,領了大統,戴了皇冠,朝龍椅上一坐,接受眾官的朝拜。因為輔佐有功,貴妃榮升為太後,楊邠、王章、史弘肇三人位極人臣。
這一日早朝,眾官朝拜新帝畢,皇上與眾人商議,要將一重要職位空缺讓一國戚子弟領取。不待眾人答話,楊邠首先站出來反駁。
“皇上,臣以為,吏部尚書一職十分重要,乃六部之一,不可貿然行事。應當多做考察,根據眾官推薦,擇優錄用。”楊邠說的義正言辭,絲毫不給皇帝面子。
“皇上,楊大人說的是,吏部尚書權力甚大,非有德之人不可居之,必先考察一番才是。”王章附和道。
“皇上三思,任人唯賢乃是先帝做事之風範,皇上要勤學善用。”史弘肇說的話更是難聽,就像是教育孩子一般。
“請皇上從長計議!”下方不少大臣附和道。
“既然如此,這件事就容後再議。”新帝劉承佑沒想到這幾個老狐貍竟然如此蠻橫霸道,當面,言語間的無禮更讓自己覺得是一種羞辱。還有這麼多位大臣都被這三人拉攏,實在是結黨營私,敗壞朝綱。一想到這,他氣不打一處來,臉都成了豬肝色,向費公公使了個眼色,單手撐在案上。
“退朝!”費公公喊道。
“怎麼就退朝了,皇上臣的本還沒奏呢。”下方有大臣喊道。
“有本就先呈到禦書房,明日早朝再議,今日皇上龍體欠安,退朝!”費公公的聲音加重了一分。
眾人只得散去。
“豈有此理,真是氣死朕了!”新帝劉承佑回到寢殿大發雷霆,將桌子上的果盤打翻在地。嚇得旁邊的小宮女、小太監唯唯諾諾、戰戰兢兢。
“皇上,你這是怎麼了。”太後從外面急匆匆走進來。她事先就聽到了風聲,因此趕緊從後宮裡趕過來。“你們都下去吧。”太後命令宮女、太監迴避。
“唉,你是不知道。楊邠他們幾個老狐貍,欺上瞞下,肆意妄為,朕就提議一下吏部尚書的職位人選,便被他們幾個給太後聽。
“佑兒,你現在剛剛登基,根基不穩,應該暫時懂得隱忍。那幾個老狐貍,就讓他們先蹦躂著,等你培養了親信,再將他們一舉鏟除。”太後提醒道。
“太後說的是。不知道這麼早過來,是為了什麼。”新帝望著太後窈窕的身段,露出慾望的眼神。其實太後,也就是以前的貴妃,年齡不大,只有二十多歲,比新帝大不了多少,風姿綽約,算是個絕世美女。不然的話,打死他也不敢在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忍不住跟她偷情。
“皇上,你好壞呀。哀家這不是想你了嘛。”太後略帶嬌羞地說,那模樣更讓人慾罷不能。
“哦,是嗎,哈哈哈。”新帝用手托起太後的下巴,近距離觀察她精緻的五官和害羞的表情,發出得意的笑聲。接著,一場顛龍倒鳳、滿室春光自不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