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話後,離開曹營的邵曉瑜心中其實頗為遺憾。
因為,在談話過程中,每當她就快要說服了曹操時,郭嘉就會提出幾個犀利問題來阻止,導致最終曹操決定選擇保守的合作方案……
噢,先說說邵曉瑜打的主意是啥好了。
她知所以會隻身一人進入曹營,除了藝高人膽大之外,就是因為她的打算乃是‘借人’而非‘出人’。
要知道,此役結束後到達決定三分天下的那赤壁之戰時,可還有十多年之久。
若是在此役中,直接把自家的兵力、軍力嶄露,那接下來她就算再說皖城無爭霸之心,也沒有人會信。
再說,要是把皖城的兵抽出來協助曹操,那皖城誰守?
不要到時候,她跟著曹操打贏了袁紹,結果會過頭自家後院失火啊!
沒了護衛的皖城,就像是一塊肥肉的丟到狼群圍繞的環境之中,戰略要地的重要性,邵曉瑜可是比誰都清楚。
──當初,之所以邵曉瑜會選擇留在皖城,多少也有著想把這弄成奇貨可居的意圖,只不過她後來改了想法罷了。
然而,無論邵曉瑜想的再美,也還是差人家郭奉孝一籌。
在邵曉瑜提出了以糧借人要求的當下,曹操其實頗為意動,畢竟前頭他們才剛打完劉備,糧草庫存量本就處於不足的情況,以萬餘人兵馬系統校正過的人數)換取足夠五萬人用上兩個月的糧草,絕對屬於不虧的買賣。
再加上,邵曉瑜借人也只是要再另外一頭開戰線,幫忙打袁紹,並不是直接把人帶走。
這一個稱得上是雪中送炭的提案,曹操會心動也是在所難免。
可惜,郭嘉想的跟自家主公想的不同。
首先,他對於邵曉瑜的背景、能力都不瞭解,最多就是剛剛他進營時,從她規避下馬威的手段來知道,此人的身法遠遠高於常人,或許是個頂尖武者而已。
就算有曹操擔保,對於這個敢在曹營放肆的陌生武者,他也是半點都不信任。
謹慎再謹慎,走一步想三步,這才是他能協助自家主公順利走到這的原因,任何不可控因素,都該排除掉。
當然,若是邵曉瑜願意加入他們就另當別論,可是不用說都知道,這事根本不可能啊!
而除了信任度不足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目前曹軍的人數問題。
當初他會同意曹操先滅劉備,再回頭應對袁紹,本來就是考慮到他們兵力不足、無法雙線作戰,若是不先解決劉備,恐怕會有蠟燭兩頭燒的可能。
既然都兵力不足了,你還要借人?真當他們的兵將各個都能以一敵十啊!
有糧草是很好,但糧草只是個死物,沒有兵馬是無法作戰的。
說的難聽點,若是邵曉瑜把人拉走,結果沒能在另外一頭給到袁紹壓力,或者甚至是直接臨陣脫逃、把人打包帶走,那如今曹軍的處境都會雪上加霜。
就著這兩個點,郭嘉對邵曉瑜提出了許多窮追猛打的問題。
例如,你過去有什麼樣的行軍打仗經驗啊?有沒有什麼卓越的功績啦?斬過幾個名將?有過什麼謀略?
又或者是,師從何方?家學淵源為何?
若給你這些兵馬,你能打出什麼樣的成績?敢不敢立軍令狀?
一開始,早有腹案的邵曉瑜還可以答得上來,但隨著郭奉孝的問題越來越刁鑽、越來越難纏,她的回答就漸漸開始出現漏洞了。
咳,畢竟不是專科出生的,要問這種紙上談兵之事,她最多‘引經據典’來回復。
記憶中沒出現過的情況?抱歉,本魚不會!
當然,若真是在行軍打仗的現場時,就算她不親自下場情況也會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