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門外的關廂不僅有大量的小商販,也成了無業遊民的聚集地,官府屢加整治,都是一查便走,查罷復來。”
“有的房屋取得了房地契,更多的人是尋了一塊空地,搭起簡陋的房子便定居下來,全然未經許可。”
“這樣的房屋越來越多,所以各處關廂也漸有擴大之勢,各種隱患也隨之而來。”
“這說的大體不差,那又該如何治理?”黃越問道。
劉統勳道:“這樣的事前明和雍正朝時都做過,無非就是“外遷駐軍”、“移民返鄉”、“整治關廂”這幾個辦法。”
“朝廷在京畿的駐軍本就不多,沒有外遷的可能,剩下的也只有遣返移民和整治關廂這兩個法子了。”
“將沒有京籍的外來人員進行甄別,有正當理由者,按其情由限定居住時間,超期必須離京。”
“各商戶、作坊僱傭的非京籍人口,以納戶執照即營業執照)為憑,依據其規模嚴格限定用工人數,違者予以處罰並勒令解僱。”
“還有就是大力整治關廂,將流民悉數收容遣返,私自搭建的房屋全部拆除,沒有容身之處,一些人就不得不離開了。”
“你這些法子雖然容易見效,卻不利於北京的長遠發展。”黃越道:“造成目前的這種局面,除了適才陳佔鹹陳大受字)說的,還有一個主要原因。”
“自打前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了外城後,近二百年來北京城的規模都沒有變過。”
“國家的人口大幅增長,京城繁華之地必然會首當其衝,所以才越來越擁擠。”
“幾年來國家新增了數倍的疆域,可作為京畿重地、萬國來朝的北京城卻仍然緊箍著那麼大的地方,死卡著那麼多的人口,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該把北京城的規模適當的擴大一些,既與它的地位更加相符,人滿為患的局面也可稍作緩解,你們說呢?”
“臣以為皇上所言極是,”張廷玉道:“以現在的情形來看,北京城的規模確實該擴大一些了。”
“為了維持原有的格局不變,當下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圍城而建,將各城門外的關廂收入城中。”
“臣以為張相所言在理,”訥親道:“北京城原本很方正,前明嘉靖年間開始修築外城以固城防。”
“但因工程太過浩大,受人、財、物力所限,前前後後修了十年才勉強把南面修完,然後就停了下來再沒動工。”
“結果就只有南面有一處外城突兀出來,使得好好的北京城猶如戴上了一頂帽子。”
“如今朝廷財力充足,人力物力也不缺乏,如果要擴大北京城的規模,不如就接著把外城修起來,使北京城重歸方正,這增加的規模也相當可觀了!”
“你這個想法大體不差,只有一宗與朕的想法不同。”黃越道。
“可以往北京城東、西、北三面去建房修路,但朕卻不會拿出那麼多銀子去修建城牆。”
喜歡潛伏在大清請大家收藏:()潛伏在大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