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天氣一日冷似一日,離著鐵路開通和更改國號兩件大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各項籌備事宜也到了最為緊張的階段。
每隔兩天,京津鐵路的火車就要執行一次,牽引的車廂也已經加到了十幾節。
只要能抽得出身子,陳世倌都要親自登車跟隨,哪怕是發現了一丁點兒的問題都絲毫不敢大意,立馬督促整改。
皇上要奉著皇太后,率領妃嬪、王公大臣們乘火車去天津,所有隨行人員加上護軍營的兵士、內廷侍衛、宮女太監不下兩千人。
最終定下的方案是這些人分乘三列火車依次出發,每列火車定為十節車廂。
前後兩列由王公大臣、外國使節和護衛的兵士乘坐,中間一列由皇上、皇太后、皇后和一應的妃嬪以及所有的女眷、宮女太監和侍衛們乘坐。
另外兩列火車也就罷了,中間這一列御用的火車車廂是專門定製的。
皇上、皇太后、皇后和愉貴妃每人一節車廂,其他妃嬪按位份幾個人共用一節。
還有一節車廂用來儲存食材、器具,緊挨著的一節車廂是御膳房,專門用來製作膳食茶點。
位於朝陽門五里外巨大的車庫裡,長長的一列御用車廂靜靜的停在鐵軌上,正在進行最後的裝飾和檢查。
陳世倌請愉貴妃代請皇后的懿旨,命指定在御用專列上侍候各種差事的太監宮女廚子們專門到火車上實地演練了幾天,省得到時手忙腳亂。
身兼領侍衛內大臣的劉統勳也不敢大意,特意抽出空來帶著護軍營的兵士和侍衛們上了火車,熟悉車上的所有情況及各自的位置。
還專門就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急情形進行了數次演練,直到最後都應付自如了,他才放下心來。
臘月上旬的一天,阿桂風塵封僕僕的趕回了北京。
“臣阿桂恭請聖安!”
“起來吧,坐下說話。”乾隆溫和的道。
阿桂起身在凳子上筆直的坐了,兩手放在膝上,舉手投足間盡顯武將的風姿。
剛剛而立之年的他褪去了青年時逼人的英氣,更顯得沉穩幹練。
“你幾時到京的?”
“回皇上,臣是昨天晚上到的天津,聽說今天剛好有一趟試執行的火車來北京,就在天津住了一晚,頭晌坐火車從天津過來的。”
“方才在朝陽門外下了火車,就進來遞牌子了。”
“哦,坐過火車了,感覺如何?”
“回皇上,真是太方便了!”阿桂的話語中帶著掩飾不住的激動與興奮。
“臣聽同行的工部官員說,等到開行一段時間後,這火車的速度還能再快些!”
“若是載人,一列火車能載一千餘人,若是換成貨車車廂來載貨,一次就能裝載百餘萬斤的貨物!”
“臣聽了後就想,這火車開通後,不僅平時能大大方便了人員和物資的運送,如果這樣的鐵路將來能多修一些,修到邊陲去。”
“一旦有了戰事,數萬大軍及軍需不日可到,我軍的調動將大大的方便快捷!”
“朝廷不必在邊境駐紮過多的兵力,又可極大的節省了戰時向前線運送軍需補給的時間和花費,可保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