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個叫南玉省,上面的就叫北玉省,如何?”
陳世倌分管著工部,差人去踏勘也是他的差使,對這事他再上心不過了。
聽了乾隆的命名,他由衷的讚道:“皇上這名字起得好!簡潔明瞭,既暗合著原意,漢語的意思也是極好。”
訥親也在一旁道:“南疆北疆,南玉北玉,好!這名字起的好!”
於是眾人便紛紛附和,乾隆接著道:“那就這麼定下來,南玉省的省城自然是定在撒馬爾罕。”
“只是這個名字源自烏茲別克語,中國人聽起來彆扭,必須要改。”
“這裡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中國古代曾經為它取過一個名字,叫康居,這名字就非常好,撒馬爾罕就改為康居府,作為南玉省城。”
“這北玉省原來的中玉茲,因為沒沾到過絲綢之路的光,千百年來都是遊牧部落在這裡生息繁衍,帳篷一拆就走人。”
“你們瞧瞧,”他用木棍指點著道:“地圖上一片空白,連個像樣的城鎮都沒有。”
“乾脆這樣,依據中俄兩國的草約,圖爾蓋河以東的這些地方也都屬於咱們了,中俄軍隊這兩個偌大的要塞就都失去了意義。”
“將來沒有軍隊駐紮了,閒置著也是浪費。就把圖爾蓋河的要塞再擴大一番,取名為康定府,作為北玉省的省城,以後慢慢就繁華起來了。”
“皇上,”張廷玉道:“四川巡撫去年曾奏請將打箭爐廳改名為康定府,當時皇上說先放一放,想必皇上還記得。”
“嗯,記得。”乾隆道:“打箭爐比不上北玉省的省會重要,將來再取個別的名字吧。”
“南玉、北玉兩省上連著西伯利亞,下連著北疆,位置極其重要,若是連這裡都不能安置足夠的百姓,西伯利亞就更無從談起了。”
“設定康定、康居兩個府,不僅是討個吉利,也是要告訴全國的百姓,朝廷要使南玉北玉兩個省能夠長治久安的決心不可動搖,這樣百姓們才敢遷去那裡。”
“省界和省城都定下來了,府縣的區劃就要等工部踏勘完了以後再議定了。”
“皇上,”弘晝道:“既然說到這裡,臣弟就便奏明瞭,幾天前接到弘曉在途中寄來的信。”
“因為不是急務,各衙門也都封印過年了,皇上也是難得幾日清閒,臣弟就沒來攪擾。”
“弘曉信上說,他到傅爾丹那裡時,圖爾蓋河對岸的俄軍已經撤了一大半了,他辦完了差事正要離開,俄國外務部大臣米哈伊爾派來了代表求見,弘曉就見了他。”
“他們來說什麼?”乾隆問。
“大概是見策稜和張廣泗十幾萬大軍集結在了烏拉爾山,當時張廣泗所部還沒有東歸,俄方擔心咱們不遵守約定,出兵越過烏拉爾山西進。”
“一方面也害怕傅爾丹的大軍趁他們兵力空虛,殺過圖爾蓋河,那就直接逼近他們的腹地了。”
“所以差人來催促兩國儘快派人依照草約勘定邊界,然後簽定正式條約,還詢問條約要在哪裡簽定?”
喜歡潛伏在大清請大家收藏:()潛伏在大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