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馬嵬坡事件中的楊貴妃到底是被絞死還是另有其他結局?圍繞這個問題,學術界數十位學者在龍標虎頭山唐代古墓開掘現場召開了現場會。其實現在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不用懷疑了,召開這個現場會,不過是讓學術界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認識。
首先是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做了重要講話。他說: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舉辦這個現場會,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親眼看看我們在學術界爭論了一千多年的那個問題的主人公——楊貴妃娘娘!”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
“當然,我們要看的,還有一個連在一起的人物——唐玄宗,這位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皇帝爺。”
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也許有人會懷疑,這唐玄宗和楊貴妃是真的嗎?我可以肯定地對他說:是真的,絕對是真的!”
領導一邊說話一邊舉著兩本書:“也許有些朋友想問一問我:‘你有證據嗎?’,我說,這就是證據!最有力的證據!”領導把手中的兩本書的書名大聲念道:“這一本是《唐玄宗隱居龍標》,這一本是《唐代五溪文化的繁榮》,兩本書的署名都是李隆基。李隆基是誰?誰都知道,他就是唐玄宗的真實姓名。”
領導說到這裡,大家紛紛議論開了。
“靜一靜!大家靜一靜!最後我還有一點想告訴大家。這兩本書是不是這次開掘出來的?不是!說起這兩本書的來歷,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為了節約時間,我也只能給大家簡單地說一個大概。”
說到這裡,領導又提了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鹹豐年間這裡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嗎?你們當然不知道。但是龍標李家巷子的老人知道,鹹豐年間,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起盜墓事件。這兩本書就是那一次盜出來的。”
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聽得滿頭霧水:怎麼一百多年前就盜了出來,如今才知道呢?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又聽領導繼續說:
“要說這兩本書的發現,我們還得感謝那兩位盜墓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沒有那兩位盜墓的人,今天我們就不會得到這兩本書,也許永遠也得不到!”領導提高聲音說道。
“可是……”有一個人想提問,又忍住了話頭。
“我知道你要問什麼。這兩本書盜出來以後到哪裡去了?這位朋友是問這個吧?其實我正要向大家說這個問題。我這麼說吧,這兩本書好比一個女兒,一出生就被賣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後來在那很遠的地方生兒育女。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的女兒又回孃家來了。”領導說到這裡,惹來一場鬨堂大笑。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大家知道,鹹豐年間,在湘西辰州府有西方傳教士傳教,當時那傳教士是英國人。一天,有兩個年輕人找到傳教士,說有兩本書要賣給他。那位英國傳教士倒認得漢字,一下看出那兩本書是唐玄宗寫的,於是那傳教士用四百兩黃金買下了那兩本書。至於後來的事,你們只要看看這兩本書後面的《後記》就明白了。”
下面一片竊竊私語,都要求領導把那篇《後記》念念。領導只得把那《後記》唸了一遍,然後說:
“不過我們還要感謝舊金山唐人街的一位姓唐的華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