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卻說船在這沿水河上行駛已是第五天了。現在船已過了辰州。昨晚,這辰州鬧了一個通宵,不停的放鞭炮,鬧得一夜不能入睡。開船不久,環兒就有點睡意懨懨的感覺。很快就躺在基叔懷裡睡著了。船主基叔三人談一些沿江情況。
“這沅河上下共有六大支流。一是下游的龍潭河。這龍潭河距德州上首不遠,河也不太大。但這一帶地勢平坦,交通倒帶來便利。二是牛車河。何為‘牛車河’?傳說古時候,這一帶用牛拉車運貨物。後來有一神仙看到這耕牛既要耕田,又要運貨,太辛苦,於是拔下頭上金簪,在地面一劃,劃出一道深溝;接著深吸一口氣,用力一噴,噴出一川甘泉,就變成了牛車河。從此有了水上運輸,牛就專心耕田了。”船主有點口渴,從江面舀一瓢水喝了,繼續道:“這第三道河叫酉水河,就是昨天我們見過的那條河。它在沅州與沅河相會,所以這沅州顯得江面寬闊。這酉水河的上游是湘北苗民居住地,你到那裡可要小心哪。據說那苗民生活習慣有點怪,肉都吃生的,還吃那剛排出的牛糞,並且還用那牛糞作為佳餚美味招待客人呢。”
“你吃過那牛糞嗎?”原來環兒已清醒過來,正聽得船主講“吃牛糞”,於是不由插言道。
“其實也不是那樣的。這傳聞有時就不實在。講實在話,這苗民待人蠻好的。幾年前,我和一個老哥到那邊跑了一趟船,我們到了一個苗民村寨裡,那些苗仔蠻賢惠喲。一個個把我們請到家中,殺雞宰鵝,盛情款待。那苗仔喝酒個個厲害,家釀的陳年老酒人人能喝兩三瓶。我和那老哥喝得爛醉,幾天起不了床呢。把那些苗仔弟兄急得要死。”
“哎,這辰州人為何這般愛放鞭炮呢?一個晚上不歇著呢。”環兒就有點待不住,忙問。
“妹子莫急,待會兒我跟你講。這武水河與辰水河在與沅河相會處倒相隔好幾十裡地。但它們上游卻相隔很近,最近處僅相隔一兩裡地。你道那地方是何去處?說出來你莫想到夢裡去。那裡有一個最美最美的山中小城——鳳凰城。一聽這名字你就舒服吧?‘鳳凰’。為什麼叫‘鳳凰’?漂亮麼。鳳者禽中王,凰者鳥中後。鳳凰為禽鳥類最美的一對。這鳳凰城傍山而建,面水而居。一幢一幢的純白色石頭屋,掩映於古槐翠柏之中。更有那四時交替開放的奇花,終年鮮綠的芳草作點綴。使那些來此觀光的外地遊客,不論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來到這裡,都有一種四季如春的感覺。怎麼樣?妹子發呆了吧?慢點莫急,聽我慢慢道來。”
“這沅水上游的朗溪,從南邊流來一條小河,叫巫水。傳說在很久以前,這河裡妖魔橫行。巫水兩岸,瘟疫流行,拋屍遍野,好慘哪!還常有妖魔上岸食人。那些巫道以驅妖除魔為名,乘機耍弄百姓。每年要百姓出錢出糧,說是祭河神,驅妖魔。更殘忍的是,每年還要以童男童女性命祭河神。這巫道在這巫水流域分為三十六方,每年每一方要一對童男童女獻給河神。你說慘也不慘。”
“天打雷劈!五馬分屍!”環兒憤憤不平,咬牙切齒地說。基叔等三人第一次看見環兒如此憤怒,紛紛勸慰。
“後來,有一神人在巴蜀青城山創道教,號‘張天師’。那張天師厲害著哪。獨自一人與巴蜀群巫大戰七七四十九天,大獲全勝。後在青城山招募徒弟,創立道教,以太上老君《道德經》為教義,廣布天下。”
船主喝口涼水,繼續說道:“後來,這張天師的一位姓陳的高徒由巴蜀去華山傳道,途經黔東一帶的靖遠、龍標、洪州一帶。這陳天師在靖遠時,見此地山水特奇,似有靈秀,便在此呆了下來。這靖遠城後面的奇峰絕壁,潕陽河的兩岸石峰,青龍洞的奇幻境界,都吸引著這位高人。於是他就在這青龍洞內住了下來,在這裡練功修道三年。”
“後來呢?那巫水河的事還沒個完呢。”
“莫急,我有個數呢。這陳天師畢竟想著華山。於是他終於動身,沿古驛道向東走來。但他在榆樹灣那地方忽然改變了主意,往水路走走,也許別有一番趣味。於是他上了一隻去龍標的小船。兩天以後,他就來到了朗溪。”
“也是這巫水一帶百姓合當有天賜救星。這陳天師這時正在一茶樓飲茶小憩,忽聽得幾人在議論著一件悲慘的事:‘哎呀,七十多個可愛的小生命又要慘遭毒手,太造孽了!太造孽了!’那陳天師聽了此語,心下暗暗吃驚。便走近那幾人,問道:‘各位客官,剛才所言,是何根由?各位為何如此嘆息?那幾位便把那巫道以小兒性命祭河神的事說了一遍。這陳天師不聽則已,一聽那還了得!想我張天師當年初到巴蜀,巫道實力何其張狂。巴蜀百姓,飽受其苦。是我天師以寡敵眾,大戰七七四十九個日日夜夜,終將那禍世殃民的巫道徹底鏟除。想不到這巫道在這裡也如此張狂。這陳天師心下有數,問了一些細節,別了幾位。”
“那陳天師又怎樣了?他就沒點說法嗎?”環兒有點急,抽著船主略停的一瞬間,趕忙問。
“這祭河神的日子每年有定例,四月初八。這一天,三十六路巫道齊集於巫水中游的河口鎮。在河畔築一高壇,高三丈六尺。祭禮開始,三十六路巫道首領登上高壇,排列兩邊。總壇主身穿祭袍,頭戴黑龍冠,在高壇四周旋來旋去。仰著頭,口中念念有詞。忽見三十六對童男童女被巫眾道徒簇擁著正欲送上高壇。看官,你道為何?原來這童男童女被送上高壇,由三十六位巫道頭領各執一人,分兩批丟入河中。先男後女,每個頭領丟一對。此時此刻,那些不幸的小生命,一個個嚇得早沒了魂魄。可就在此時,忽然狂風大作。地面上風塵滾滾,飛沙走石。那高壇忽拉拉直響,眼看就要倒塌。那些巫眾大小頭領,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忙唸咒語,可是那裡有用?他們即刻知道,碰上了高人。忽見一人飛也似的向高壇跑來,手裡一把寶劍高懸。巫眾見只一人,膽量又大一些,將那人團團圍住。豈知這巫眾已死到臨頭,方不知覺。你道這高人是誰?原來正是巴蜀張天師的高徒、從青龍洞過來的陳天師!這陳天師當日在洪州茶樓聞知此事,遂暗下決心,定要鏟除此地巫道禍患,並將這巫水中的妖孽一併除盡。這不,陳天師早有準備。就在巫眾正欲將三十六對童男童女拋入河中之時,陳天師突然殺出,將數百巫眾打了個措手不及。眼下,陳天師正施展法術,調動伍佰雷神、天兵天將,一齊向下界巫水河畔的河口鎮殺來。頓時,河口鎮地面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數百巫眾死於非命。陳天師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撒下一百零八粒定妖珠,祭起斬妖劍,將那巫水河中妖孽斬盡殺絕。原來那妖孽之首是一黑龍,丈餘長,頭上龍冠三尺餘高,乃得道千年的巨形毒蛇。”
“那三十六對童男童女呢?”環兒心裡擔心著那些可憐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