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裡面。
只見一排坐著的立本國文化團的代表們臉上都是蒙圈的表情。
臺下的記者不斷朝他們丟擲各種各樣的問題。
“請問這次立本國文化團來華夏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是藉口因為《典藏華夏》,實際上目的是《永樂大典》?”
立本國文化團的代表池田尚輝清了清嗓子,臉上有點侷促。
“我們,仰慕華夏文化,來到這裡的,求學,歷史不分國界,我們應該共享。”
也沒人罵他,但是他卻說得額頭上滲出了汗水。
“華夏曆史,是輝煌,美好的。”
“不僅是華夏瑰寶,也是我們世界文化的瑰寶,更是亞洲的文化的瑰寶。”
現場除了只有他自己的聲音,臺下記者看著他,相機的聲音不斷響起,黑洞洞的攝影機對著他的臉。
池田尚輝放在大腿上的手不由得緊緊地抓住了褲子。
“所以,我們要冰釋前嫌,實現文化共榮。”
他終於說完最後一個字,現場陷入了一片安靜之中,臺下的記者們臉上的表情複雜之中又有點無語地看著他。
池田尚輝微微看了華夏曆史研究院的院長一眼。
但是院長看不見似的,專心致志地翻著手上的筆記本。
而且看得無比認真,好像那筆記本有著海量的知識吸引他,看得他又是皺眉又是恍然大悟。
站在後臺的小鄧知道院長的筆記本其實都是隨後記錄一些普通的事。
看著這一幕,他有點想笑,但是好歹讓他憋住了,維持著嚴肅的表情。
這個時候,臺下傳來一個男記者的聲音,他問道:“池田尚輝先生,請問,如果你和我是鄰居。”
“有一天,我爸爸衝進你家,搶了你的錢,明天我媽媽去蹭你們家的飯,你家不計前嫌,讓我媽媽蹭飯。”
“然後我爸爸又偷了你家的東西,我再和你笑著說,我們是鄰居,是永遠的好朋友,應該互幫互助。”
“第二天我們全家拿著刀,和你們打架,霸佔了你們的家。”
“打得你傷痕累累之後,我又和你說,你們家的財產都應該無條件分享給我。”
“請問,你會怎麼做?”
不得不說,男記者提問時舉的例子簡直無比貼切。
“這個男記者是誰?我轉粉了!”
“說的好!我感覺記者還是給他們臉了,只是比喻,沒有把真實的情況說出來!”
“等一下,我看的是《永樂大典》的新聞,怎麼出現了立本國的文化團?”
“有訊息說立本國組織了文化代表團訪華,他們下飛機的照片,還有那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網上傳的很火。”
畫面裡面。
池田尚輝臉上露出窘迫的神情,因為,這個男記者的問題明顯意有所指,而他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他們兩國之間的確是發生過很多事。
明朝時期的倭寇作亂,清朝末年的甲午戰爭,後來盧溝橋事變,在這片土地上進行過慘無人道的殺戮。
他們立本國學習華夏的文化,曾經受到華夏的庇護,甚至連他們的文字都是用華夏的。
但是後來把他們把搶口對準了這片土地上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