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雙眼緊緊看著顧峰,他笑問道:“敢問先生,這其中,什麼是最輕的,什麼是最重的?”
顧峰聽了朱元璋的話,默默思考起來。
他的這個問題,比較之前所有帝王的問題,其實都要實際。
顧峰迴答道:“我認為,不是輕重的問題,而是順序的問題,政有所改排第一,民有所食排第二。”
“而商有所通排第三。”
“軍有所用則是排第四。”
“內防亂臣賊子是第五。”
“外御強敵應該是第六。”
但是,聽到他的回答,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不對。”
顧峰問道:“為何?”
朱元璋說道:“我說的這這些裡面,民有所食應該是第一!”
“而外御強敵是第二,防亂臣賊子,應該是第三。”
“政有所改是第四,軍有所用是第五。”
“商有所通,應該是最後,也就是排第六!”
而朱元璋不認同顧峰之後,又說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得觀眾們人都看傻了。
“這兩個人不像是提問和回答,反而像是在辯論啊!”
“臥槽,這兩個人的對話這麼深奧的麼?我腦子都要跟不上了。”
“我得到一個內部的訊息,有人偷偷跟我說。顧峰其實和帝王對話的內容,不僅是是給我們看,還是給全世界看的。”
“我看出來了,現在他們兩個人說的話似乎很普通,但是顧峰的目的就是引出朱元璋的話的內容。”
“朱元璋代表了華夏那個鼎盛的朝代,而顧峰則是代表我們現代,這其實是一場對訣啊!”
……
畫面裡面。
朱元璋氣勢磅礴,他的答案,彷彿是早就刻在了骨子裡。
這便是他的為君之道。
他問的這些問題,其實是想看他的為君之道,和顧峰的那個後世,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朱元璋內心當然不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老頭子,他可是狡猾的老狐狸。
他從腥風血雨裡面殺出來,依靠的除了膽大過人,還有那藏在機智之下的狡猾,而他內裡也少不了一股狠辣的勁兒。
正是如此,他才一步步走到了帝王的位置。
顧峰聽了他的答案,笑著反問道:“敢問陛下,你這個排名,是什麼原因?”
其實,朱元璋可以立刻回答,他早就有答案。
但是他仍舊思考起來,他思考的內容,不是想著應該如何解釋。
而是他怎麼想也不明白,為什麼顧峰會有那樣的答案。
為何“商”會排在第三?
而他認為最重要的抵禦強敵,卻排在了最後?
後世的治國之道,為何和他的完全不一樣?
但是,儘管心裡面非常的好奇,朱元璋同時也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朱元璋目視前方。緩緩地開口說道:“因為,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
“若果天下蒼生食不果腹,則天下大亂。”
“因此,必須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