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和孫梅一起,合力抬著豆漿倒到濾布上。
嘩啦啦的一陣響,乳白色的豆漿,透過濾布流入下面的大盆之中。
趙冬想到什麼,忽然道:“媳婦,我剛想了想,現在一天要做三四百斤豆腐,的確是太累人了,一天兩天還好,久了誰也吃不消,所有,咱是時候請個幫工了。”
孫梅:“請幫工?”
趙冬點頭,分析道:“是呀,我剛算了下,下午去賣豆腐的都加了量,這麼下來,今天一天就能進賬一兩銀子了,請個幫工,費不了多少錢,而且還能減輕咱倆的工作量,很划算的。”
聞此,孫梅贊同的點點頭:“的確是不錯,但是,請了幫工,咱們做豆腐的法子可就要流出去了,想掙大錢,就掙不了了。”
趙冬沉思了下道:“不錯,我先前也有這個顧慮。所以,為避免這個,咱請的這個幫工,最好是咱自己人,可靠。”
“自己人?”
孫梅不僅思考了起來。
血緣上一家人的公爹,和那個後孃一家,肯定不能找,她不來搶豆腐方子都是好的了。
至於王氏的小兒子,趙秋,他跟大房和他們二房關係雖然一直很好,但是,他若是來幫工,那王氏鐵定逼著他交出方子,也是不能找的。
至於,大嫂朱氏,算了算了,打死也不能找她。
因此,思來想去,自己人,也就只剩下她孃家人了。
孫梅望向趙冬:“你不會是想叫我孃家人吧……”
“哈哈,沒錯,媳婦你真是跟我心有靈犀。”
趙冬嬉笑著,對自己媳婦道:“你看啊,老丈人家的幾個舅哥,人品都是好的,洩露方子肯定不用擔心。還有,就是咱不能只顧著自己掙錢,也得拉著老丈人家一起掙,我都想好了,給他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你覺得呢。”
“是不錯。”
孫梅聽的心動了,而且她孃家就在孫家莊,距離趙寨村不遠,就隔了一個村子,步行來回一趟兩刻鐘都不用。
那邊趙冬繼續道:“後天我要趕集,咱得去摘點荷葉,剛好,孫家莊就有個荷塘,咱順帶著給老丈家帶些豆腐,說說這個事兒。”
孫梅覺得可以,點頭同意,又忽然疑惑的問道:“你摘荷葉幹嘛?”
趙冬一愣,然後得意的笑了起來:“媳婦,你看,你看,你還說你看小說多呢。我後天要去趕集,拿什麼給客人包豆腐?不得用荷葉啊。”
古代打包乾食用的是油紙和荷葉,油紙比較貴,不划算,荷葉就比較便宜了,一文錢就能買三四張,一張荷葉能包兩塊豆腐。
孫梅恍然大悟的拍了拍額頭,笑著道:“啊,我給忘記了,對了,你不看小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哈哈哈,其實我也不知道,是趙屠夫告訴我的,他經常去集市賣肉……”
……
廚房內,兩人一邊閒聊著,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倒也不覺得累了。
——
等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賣豆腐的村民們將豆腐拉走之後,趙冬三人便用蒸布包了一大塊豆腐,又用竹筒裝了幾碗豆花,便準備去孫家莊了。
孫梅背上竹筐,見趙知潼還沒從房間出來,便站在院子裡喊了起來:“潼潼,走了,你在屋裡磨蹭什麼呢?”
“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