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皇後微微一笑:“她是個厚道人,我喜歡這樣的,皇上也喜歡。”捧雪只看到蘇阮承寵的次數並不多,可她卻知道,皇上是喜歡蘇阮這種性情的。其實以前顧充媛也是,可這些年來,顧充媛漸漸刻薄了。
當然,在這後宮之中,一味厚道並沒什麼好處。且顧充媛如今也算身居高位,又何必再像從前那樣隱忍呢?可是刻薄這種品性,依舊不是皇帝所喜歡的,甚至大家都不會喜歡。就連顧充媛自己大概也不喜歡,但她仍舊不知不覺地變得刻薄了。或許,這就是皇宮的力量吧。
那,假如蘇阮日後份位也漸高,而孩子卻被別人抱養的時候,她會不會也像顧充媛一樣,漸漸的變化了呢?梅皇後忽然覺得,她有一點兒期待……
“娘娘——”捧月悄沒聲兒地進來,小聲道,“皇上去了長春宮。”
這早在梅皇後意料之中。梅皇後連眉毛都沒動一下:“應該的。”
捧月又小聲道:“袁昭儀去了寧壽宮。”
梅皇後就低笑了一下:“真是沉不住氣。”
捧月撇了撇嘴:“都在景陽宮悶了一年了,可不是著急麼。”必是急著去跟太後商議抱養皇長子的事兒了。
“都由她們去。”梅皇後懶懶地道,“倒是前朝有什麼動靜呢?”
這問題捧月可答不出來。不過,能回答的人晚上倒是來了。梅皇後看見皇帝,不由得露了一絲驚訝之色:“皇上怎麼過來我這裡?”不打算在長春宮過夜麼?
“她身子弱,太醫說要靜養,朕在那裡,她還要惦記著服侍朕,反不能安心。”皇帝擺擺手,問梅皇後,“皎哥兒那裡,太後與朕說,想把他抱去寧壽宮。珏兒已經大了,太後想著給他建王府,讓他出宮居住。等他出了宮,太後覺得寂寞,因此想把皎哥兒抱過去。”
梅皇後便笑了笑:“珏兒才多大呢,總要等定了親事才能出宮。”再說了,之前太後都沒提這事兒,連王府都還沒開始建呢,就算現在開始建,至少也得建個一年半載的吧?這時候太後就覺得寂寞了?
皇帝當然也是心知肚明,不過,太後雖是為袁勝蘭討的皇長子,但提到讓敬郡王出宮之事,卻是對了皇帝的心思:“不然,就把皎哥兒送去景陽宮吧?”看孩子都七個月了,皇後也沒提抱走的事兒,皇帝心裡就明白,皇後並不想抱養皇長子了。
其實,就是皇帝自己,也不大高興皇長子生在許瑤的肚子裡。但到底是自己的兒子,真要往景陽宮送,皇帝又不放心:“只是景陽宮實在是……”
“景陽宮雖糊塗些,但皇長子身邊自有伺候的人,臣妾挑幾個懂事的人過去,再時常過問著,總虧不了孩子的。也不過養個三五年,待孩子大了,就挪出來。”袁勝蘭就算再糊塗,也不敢輕忽了皇長子的。
皇帝嘆道:“也只能如此了。珏兒實在不好久居宮中的。”敬郡王已經八歲了,這個年紀當然還不算很大,但他是前太子的兒子,總這麼養在宮裡,外人都難免有些想法了,尤其是前幾年皇帝無嗣的時候。
梅皇後想了想:“那就先建著王府。咱們這裡慢慢瞧瞧適齡的女孩兒,等到珏兒十二歲上,可以先把親事定下來。”親事定了,就有各道禮數要走,到時候就可以以行禮為由,讓敬郡王遷出宮了。
皇帝默然片刻,低聲道:“前幾年,朕也有些擔憂……”擔憂太後會以他無嗣為由,讓他立敬郡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太後力主袁勝蘭入宮,才打消了皇帝一些懷疑。就是現在,倘若太後不提敬郡王出宮開府之事,皇帝還真不大想把皇長子給袁勝蘭呢。
梅皇後心裡一痛。無嗣之事,提一次就戳一次她的心窩子,而她還得笑著說:“如今眼看著就有第二個孩子了,日後皇上子嗣多著呢,看著哪個好就選哪個,如何輪得到外人呢。”
皇帝嘆道:“太子哥哥其實也算不得外人……唉,朕想著,立珏兒為親王。”太子從前對他這個弟弟還是不錯的。當然,他也替太子出過不少力。
只要敬郡王不當太子,郡王親王的,也沒什麼大差別。梅皇後點頭道:“到底是嫡出骨血,立個親王不算過份,也能慰母後之心。”袁太後既然做出讓步,那必是要讓敬郡王做親王的,與其這時候先按郡王規制建王府,等他出宮成親的時候再按親王規制改建,還不如直接就封了親王,倒省得折騰工部和內務司的官員呢。
解決了這個問題,皇帝就很高興,笑著說起梅若堅來:“朕原想留他在身邊做個中書舍人,他卻不願,想外放做個縣令,說要給百姓做點兒實事。”中書舍人品級不高,卻是皇帝近臣,若有別人能得這差使,必是歡欣鼓舞的,梅若堅卻偏辭了。
梅皇後抿嘴笑道:“這必定是族叔教的了。”
“果然不愧大儒之名呢。”皇帝倒是很高興,“朕看他確實是做實事的人才,如今江浙那裡又正好有空缺,不如就叫他過去。”
這個,梅皇後也情願。梅若堅之前還住在沈家呢,如今再過去,在沈大將軍轄區做縣令,便宜多著呢。且皇帝現在重視江浙,也好出政績。
“梅大儒著實會教子。”皇帝想到梅若明,又誇了他一句,“在翰林院也是勤勤懇懇,時常聽掌院贊他實心任事。朕原想賞他,又怕太過了惹眼,聽說他如今尚未續弦,不如你給他尋個淑女?到時成親,朕再賞些東西下去。”
“這可是好大的臉面呢。”梅皇後便高興起來,“說來年紀也實在不小了。”
說起梅若明的親事,皇帝倒想起一件事來:“朕怎麼記得去年曾聽說他要跟沈家做親,後頭卻又沒訊息了……”
這個,梅皇後倒是從梅娘子處聽過一二:“說是剛要定親,沈家大姑娘就得了一場急病,大約是兩人八字不和,這親自然議不成了。”
“若是這樣,那倒無妨了。”皇帝便鬆了口氣,“過些日子沈家人也要進京,朕倒是怕他們議親不成有些不快,到時見面尷尬。”
“倒是不曾聽說有什麼不快。”梅皇後好奇問道,“怎麼沈家人又要進京?不是說江浙那邊正要整頓水軍抗倭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