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書生站了起來,率先吟了一首詩,拋磚引玉,很快,所有的書生都參與了進來,辯論聲不停,偶爾激動之處,那些書生還引經據典,情緒激動,氣氛也很是熱鬧。
茶樓內外,來聽辨詩會的人圍了裡三層外三層,不管是讀沒有讀過書的,都津津有味地聽著,偶爾那些書生停下時,還會配合地拍掌叫好,十分熱鬧。
蕭雲桓也聽得興致勃勃的。
他一邊聽著,還一邊轉頭對秋晚道:“沒想到這兒也臥虎藏龍,有著這麼多厲害的人,我在京城裡的時候,可沒有聽說哪家茶樓有過這樣的辨詩會,這個主意好的很,等回到京城了以後,也要想辦法推廣開來,想來也是一景。”
秋晚贊同地點了點頭:“京城之中能人輩出,想來會比這兒的更加精彩。”
蕭雲桓也是點頭。
他又轉頭朝著秋晚兄長看去:“我看著青城縣不大,倒是讀書人不少,連販夫走卒都認識字。”
“是我爹,原本青城縣也不是這樣的,我爹來了這兒以後,瞧見青城縣十分落後,便自己掏銀子建了一個學堂,還不收學費,因此青城縣附近的人都把孩子往學堂裡送,後來還有許多人考中了秀才。”秋晚兄長說:“考中秀才的人多了,大家便也看到了讀書的好處,便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堂裡來,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青城縣之中,凡是家中有些條件的,都會將孩子送去學堂,想要以後能夠讀書考狀元。”
“那學費也還是免了?”
“那當然不是了,學堂經營,什麼都要錢,老師也是花了銀子請的,剛開始免費了幾年,後來大家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了,這才開始收取學費,因著來的人多,沒過幾年就已經收回本了。”
別看秋父懶洋洋的,可是關系卻是多的很。
他只將自己老師的名頭拿出來放出去給讀書人們聽,便有許多秀才毛遂自薦過來當老師,秋父仔細挑選之後,留下來的也都是有才又有能力的人,在那些老師教導之下,學堂蒸蒸日上,到如今,每個月都已經有不少進項。
蕭雲桓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說。
不過讀書的人多,那自然是好事。
青城縣地方小,也不出名,沒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讀書人,也是蕭雲桓沒想到的。
“那你呢?”他好奇地問:“你就沒有去學堂裡學過嗎?”
秋晚兄長愣了一下,道:“我是家父親自教的。”
論起學問來,就算是學堂裡的老師再厲害,也沒有秋父一個人厲害。
秋父的學問是頂尖的,偶爾學堂裡的老師也經常過來討教,只是秋父性子懶,不願意在外人面前展露太多,怕給自己招來麻煩,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秋父卻是個平庸之人。
但沒有比秋家兄妹倆對秋父更加了解的了。
秋晚在一旁聽著,也是連連點頭。
“那你為何沒去考功名?”蕭雲桓好奇。
秋晚兄長的面色一僵,連帶著他旁邊妻子與妹妹的臉色也有些奇怪。
誰沒有考過呢……
只是……
在場的三人都知道,那功名不是秋晚兄長自己主動去的,而是被秋母逼著去考的。
自願去和被逼著去,那實在是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