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在軍機處大堂,賈詡召集起軍機處的一干人等,商量對突厥的戰爭。
對於這場戰爭,賈詡是早有預謀,所以,他心裡有數。
但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想聽聽軍機處的那幫人,有什麼好的建議,畢竟提倡民主嘛,還是要給軍機處的個別人以發言參政的機會。
尤其是呂布,作為晉國的大將軍,要是不讓人家說話,那不是名不副實嗎。
眾人一坐下來,賈詡便將目光投降呂布,笑著說道:“奉先將軍,我們即將攻打西北突厥,不知你有何計策?或者是建議?”
呂布雙目無神,就跟個木偶似的坐在那,突然聽到賈詡向他問計,頓覺受寵若驚。他自當這大將軍以來,雖說受到軍機處官員的尊重,但他有自知之明,他這個大將軍,跟個木頭差不多,誰也指揮不動。每次議事時,他也起不了作用。
可沒想到,這次賈詡竟然主動問他。
呂布趕緊收攏心神,激動的道:“賈大人問我,我這是受寵若驚啊。”
“奉先別這樣說,你是大將軍,理應參政,向這種出兵的大事,我還是要與你商量後,才能做出決定啊。”賈詡笑眯眯的道。
呂布道:“好,既然你問我,那我就說說自己的想法。”
“突厥地勢平坦,不利於新軍掩護,有利於鐵騎軍作戰,此次對突厥之戰爭,我晉國應該出動大量的騎兵,加以少量的新軍,互相結合。”
“嗯,說得好。”
賈詡點了點頭,看向其他人,說道:“聽見了嗎,奉先將軍說的在理啊。和陛下所言,是不謀而合。”
聞言,呂布心中有些些許小得意。
賈詡繼續道:“此次對突厥之戰爭,陛下說了,將調集馬超、張遼、張任,三個騎兵軍,以及韓嶽的第四軍,入蒙古作戰,同時,陛下會給最西邊的羌族都得大王,寫一封信,讓他調集一些兵馬,配合我們作戰。我初步估算了下,入蒙古作戰的兵力,應該在二十萬三萬左右。這比突厥人的兵力,都還要多出一些。以我們晉軍之戰鬥力,我相信定能取勝。”
“當然,在正式出兵前,這屬於晉國最高之機密,不允許任何人洩漏。以免突厥人起疑,早做準備。”
“是。”眾人應道。
“至於此次作戰的具體方案...。”說到這,賈詡看了眼呂布,問道:“奉先,你有什麼想說的?”
呂布咳嗽了兩聲,道:“文和先生直說吧,我呂布沒有異議。”
“好,那我就直說了。”
賈詡道:“立刻傳令,從長安周邊的糧倉,運送五十萬擔軍糧,前往突厥邊境,同時讓駐守在突厥邊境的三個騎兵軍,拔營起行,向羌族的地盤靠進。”
“這樣做的原因有三個,好處也有三個。”
“第一,會讓突厥人誤以為,我們與羌族起了衝突,三個騎兵軍的撤離,很有可能是面對羌族的戰爭,讓他們放鬆警惕。同時還可以接應羌族援軍。”
“第二,據錦衣衛密報,突厥每年這個時候,都極具缺糧,他們無可奈何之下,甘願冒著得罪我們的危險,也要掃蕩我晉國邊境,可想而知他們的部落已經到了什麼樣艱難困苦的地步。這種情況下,即使知道我設定的是個險境,他也會毫不猶豫的上當。為我們殲滅突厥,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三,一擔將敵人引誘至西涼,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不用千里迢迢的跑去蒙古與他們作戰,在我們的地盤上,就能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總之,我的計策就是八個字,引誘敵人,消滅敵人!”
呂布道:“文和先生的計策,再好不過。有文和先生在,突厥人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