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邊境。
洪南和徐晃,終於勝利會師了。
三十萬軍,在這裡紮下營盤。
“大哥,咱們終於又見面了。”
“陛下是天子,豈可稱呼臣下為...。”
“嗨,哪那麼多說道,咱們可是結拜過的。”
“不行不行,還是叫末將名字吧,末將未能守得冀州,實是汗顏。”
“好吧。”
拉著徐晃進入軍帳,洪南道:“沒守住冀州,實是情理之中。敵軍足有百萬,就是換做我,也守不住。公明能與敵軍纏鬥這麼久,已經是立下大功了。”
其餘將領,也都迅速進賬。
洪南坐下,說道:“昔日拜將時,我就曾說過,公明可堪大任。上一次敵軍範境,就是他守住了冀州,此次又全仗他與敵周旋,即使敵眾我寡,身陷重圍,也能絕處逢生,可敬可佩啊。”
徐晃老臉一紅,道:“陛下,您就別誇我了,畢竟沒有打勝仗,這...。”
“哈哈哈...好,我就不說你了。”
眾將領也是一笑。
不過他們將心比心,對徐晃也十分的敬佩。換位想想,如果他們率領著一二十萬人,能與敵人百萬大軍周旋這麼久嗎?而且大戰下來,麾下仍有二十幾萬大軍,戰力不菲。
這就不僅僅是權謀的問題了,還有許多重要的因素。
洪南道:“冀州之戰事,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其主要原因,是徐晃採用了講武堂時,我所將的一種戰例,這種戰力在以往的戰場中,是從未出現過的。”
“你們也上過講武堂,仔細想想,可聽過這種戰例?”
“好像是有...。”
“什麼叫好像,是肯定有!”
洪戰拱手道:“父皇,兒臣想起來了,是有這樣的戰例,講的是以少勝多,以農村包圍城市,持久作戰的策略,是吧?”
“嗯,吾兒精進了。”
洪南欣慰的道:“這些戰例,都是勝機之所在,你們當好生牢記,並學以致用。”
“是。”
討論了會,洪南看向右邊的一個漢子,問道:“史阿,戶部的軍糧,運送的可還順利?我這軍中,可沒有多少糧草了。”
史阿拱手道:“回陛下,戶部的軍糧,是由長江運來,期間有龐統先生的水師保護,雖然多次遭到曹軍攔截,但無甚大礙。在來的時候,屬下已接報,再有半個月,軍糧就會運到清河。再由清河,轉至平原。”
“半個月?那時我都不在平原了,讓他們直接運往鄴城吧。”
“是。”
洪南正言道:“諸位,我們接下來的戰鬥,十分明顯,也十分的艱苦,就是擊敗鄴城周圍的敵軍,只要此戰勝利,那這場戰爭將會以我們晉國取勝而告終。而反之,則冀州危矣。”
“所以,我不允許冀州之戰失敗,你們最好都打起精神,想一個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