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南喝了口茶,繼續道:“我決定,還是回鄴城,處理跟審配和談的事,那小子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想撈足油水,我可不能吃虧。”
史阿道:“可據我們探查,他現在並無和談之意啊。”
洪南道:“那還用探查?那不早晚的事嗎,我猜都猜的到,只要荀攸、荀彧敗逃的事一傳到他耳朵裡,他肯定立刻派人前來和談。”
“陛下英明,臣遵旨照行。”史阿拿著聖旨,緩步退出了軍帳。
在處罰張繡的問題上,洪南自覺也確是處罰的重了,但為了培養張繡,就不能不狠下心,以前狼騎軍就三千人時,損失的不過才一兩千人,現在一萬人了,損失一下就是好幾千。如果再不處罰,等以後狼騎軍幾萬人了,損失將不可估量。
所以,在張繡的問題上,洪南是下定了決心,一定將張繡的性子板一板。
當天晚上,洪南帶著洪戰、童飛,離開了這裡。
魏延、魏世林、史阿留了下來。
史阿是錦衣衛統領,但魏延和魏世林還不知道錦衣衛的存在,洪南簡單的給魏延介紹了下,說是傳旨的使者,讓其聽任吩咐。
魏延自沒有異議,也做好了打敗張繡的準備。
但他不明白的是,他很少在人前賣弄武藝,洪南是怎麼知道他武藝高強的?還一開始就找這麼強大的對手。
說實話,能否打敗得了張繡,魏延真沒有信心,他只能說盡力。
僅一天,洪南返回到了鄴城。
剛到這裡,就聽典韋講,徐庶在解決荀攸後,將所有俘虜押送至晉都,然後帶著大軍北上了,前往幽州。目的很簡單,是要擊敗大舉入侵的異族。
據悉,烏桓人、高句麗人、鮮卑人、甚至是北匈奴,都參與了,叛軍的人數越來越多,由之前的二十幾萬,發展到如今的四十多萬,連楊鳳和胡車兒都擋不住了,兩人根本就不敢出城迎敵,只每天守城,仗著堅固的城池支撐。
剛開始時還真行,擋住了不少異族,但當高句麗軍隊殺至,丟了許多地盤,連北平都快守不住了。
這麼危險的情況,徐庶當然不會坐視不理。
對此,洪南也甚為惱怒:“這些異族,上回就該把他們收拾了,留著...果然成了禍患。”
“上回他們南征,才二十餘萬兵馬,這次竟有四十多萬,看來是下了血本啊。”鄴城府衙中,童飛道。
洪南道:“是啊,我曾研究過他們這些異族,烏桓和鮮卑都好說,地狹民寡,糧餉難支,但匈奴人和高句麗人,卻不是那麼好惹的,匈奴人騎射無雙,高句麗人口眾多,已形成國制,無論是水戰、陸戰、攻城戰、守城戰,都極為嫻熟。跟這樣的聯軍作戰,實為不易啊。”
典韋道:“陛下不用擔心,徐軍師去了,他們敵不過。”
洪南道:“徐庶一再主張議和,他這麼積極的去打異族,我看最終打不起來。他啊...是想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異族來降。”
童飛道:“這不更好嗎,咱們又多了幾股阻力。”
洪南道:“你以為他們能像羌人那樣幫我們嗎?即使歸順,每年也最多向我們進獻馬匹、物資罷了,真到了戰爭來臨時,他們準鬧事。”
童飛道:“可真要打起來,咱們也討不了好啊,最好的結局,就是消滅他們四十萬軍,可想要征服他們的地盤,難上加難啊。”
“算了,不說這個了。”洪南一陣心煩,北方異族賊心不死,他早晚會收拾,但現在內憂外患,確不該多生事端,如果徐庶能勸降眾異族,倒不失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