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文優、文和先生他們已經到議事大堂了。”門外傳來典韋的聲音。
“知道了。”洪南拿起那份關於鄭秉文的奏章,出了書房。
盞茶後,來到議事大堂。
參加議事的官員有,李儒、賈詡、徐晃、典韋、典滿,以及十幾個軍中將領,四個跟隨李儒處理內政的官員。
總的來說,有二十幾人,李儒、賈詡居首位,其餘的都依次往後排列。
“主公。”
“免禮。”
洪南走到主位坐下,將奏章丟在了案桌上,笑著道:“這半年來,咱們相繼吞併黑山軍各部勢力,擊敗袁紹數十萬軍,諸位功不可沒。”
“尤其文和先生,領區區一萬兵馬,擊敗顏良、張頜、高覽五萬大軍,重創袁紹,其膽識謀略無人能及,實乃我等楷模。”
賈詡出列,笑著道:“主公過獎,不過運氣而已。”
洪南接著道:“還有文優先生,坐鎮上黨,管理四方,將郡縣治理的井井有條,其才不弱蕭何,其智不輸張良,有先生在,我上黨可高枕無憂矣。”
這一通誇獎,把李儒說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心裡卻是甜滋滋的。能得到洪南如此肯定,就算再苦點累點,也值得了。
“主公謬讚,文優愧不敢當。”
洪南將所有的官員都誇讚了番,連小典滿也沒有落下...
緊接著,他提到徐晃,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下,這位,是我的結拜大哥徐晃,字公明,去年我派他去兗州刺探軍情,在曹營待了一年,近幾個月才回到上黨。”
對於徐晃,知道的人不多,更別說和洪南結拜的事,除了典韋、賈詡外,沒有人知曉,連李儒也是一知半解。
當初徐晃領兵馳援晉陽時,李儒不知內情,還百般阻擾,怕徐晃經驗不足壞事,又擔心徐晃是假意投靠,實是曹操的奸細。
賈詡心繫太原戰局,請出典滿手中的佩劍,才將李儒鎮住,將兵權賦予徐晃。
事實證明,徐晃不是曹軍奸細,也有很豐富的戰鬥經驗,在收復四郡之戰中,屢戰屢勝,打出了黃巾軍的威風,豎立了自己的威望。
洪南道:“此次能平定幷州,徐晃功不可沒,尤其收復新興、樂平、建興、河西四郡,若不是有他從中周旋,雷公、於大目早就把我殺了。所以...他不但有平亂之功,更有救主之功。”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他...羨慕、嫉妒、佩服、疑惑,等等情緒交織,將徐晃淹沒。
徐晃感動的快要落淚,他實在沒想到,洪南竟然這麼看重他。在這麼多人面前宣稱,是他的結拜兄弟,確定了他在黃巾軍中的尊嚴地位。
有這層關係在,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在黃巾軍勢力中,真可以橫著走了。
“總的來說,對這一年來的征戰,我十分滿意,大家都功勳卓著,待穩定幷州局勢後,會對所有人進行封賞,不會落下一人。”
眾官員都笑了起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賈詡道:“主公,眼下有件事,要馬上處理。”
“何事?”洪南端起茶樽,喝了口茶。
賈詡道:“半個月前,袁紹派的使者到了,卑職將他安排在城北驛館,昨日聽聞主公回城,他遞了帖子,想拜見主公。”
“讓他等著。”
“主公,他已經等半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