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燕、白繞等,答應太行山脈的老弱婦孺,遷往上黨郡定居,但想要將幾十萬人口真正遷移出來,卻是件不容易的事。
這不是搬運貨物什麼的,想搬就搬,而是六十多萬人,想要人跟你走,就得先說服。
李儒先後派了數百個細作,混入太行山脈中,旁敲側擊,造大聲勢,將上黨郡的政策、好意大肆宣傳。
而後,又派周倉、裴元紹前往貼出官府公文,向百姓保證,遷移之後,能得到哪些好處。
但對於這些,百姓們都無動於衷,有一大半的人不願跟著走,就喜歡待在那山溝溝裡,等待外出打仗的家人回來,等待黑山軍的救濟。
最後,是張燕、白繞等,不再向太行山脈供應糧食,上黨黃巾軍才趁勢收服人心,這才讓六十多萬老弱婦孺絕了留下的念想。
公元197年,七月中旬,太行山脈遍及千里之地,大大小小的山谷中,走出無數的百姓,彙集於上黨,實現人口大遷移。
上黨郡出動了七千多黃巾軍,維護各地的秩序,幫助老弱婦孺紮營暫住。
忙活了三個多月,終於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
李儒讓人前往造冊登記,挑選出了五十歲以下的男女,共計十三萬人,大多都是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和中年婦女,前往郡城居住。
在上黨郡郡城外,早就修建好了兩座大營,一座是給男人居住的,另一座是給女人居住的,大小相同,有專人看管,還修建得有粥棚。
十月的天,天上下起了小雪,冷風呼嚎間,有些寒冷。
這一日,洪南帶著典韋、李儒、賈詡、及數百親衛兵,來到城外的大營,準備將姿色不錯的女子,帶回到城裡,組建針織坊。
針織坊,是上黨郡新建立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縫製士兵的衣物,還有各種旗幟。
組建之初,只有十幾個懂得針織的女工,後又招攬到數百人,擴大規模。
但龐大的針織坊,只有區區幾百人,顯得太過冷清,也無法供應大軍的需求;於是,太行山脈的人一到,李儒便急急忙忙前來挑選了。
進入到大營,洪南抬頭一看,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
只見一望無際的帳篷,白茫茫一片,一切景物都被銀白色的雪片包裹起來。
在雪地上,有很多的女子端著熱湯走來走去,帳篷裡,七八個女人抱在一起取暖,被凍的渾身發抖,面色蒼白。
她們沒有太多的衣物,只穿一件單衣,或者兩件單衣,篷內也沒有棉被。
向前走了一段路,洪南翻身下馬,皺著眉頭問道:“文優,如此冷的天氣,你就讓她們穿一件單衣,不覺得很殘忍嗎?”
“文優啊,你也太不懂得憐香惜玉了。”賈詡憤憤不平的說道。
李儒笑著道:“真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主公和文和之口啊。”
“咦?你什麼意思?”
李儒道:“主公馳騁疆場,鐵血征伐,手上盡是赤紅的鮮血,沒想到也有心軟之時;至於文和嘛,呵呵...號稱是毒士,所出計謀一個比一個毒,都快變成老毒物了,竟也懂得憐香惜玉?”
“好你個李文優,我在你眼裡就是一個老毒物啊?”賈詡佯裝發怒道。
典韋一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洪南微笑道:“文和,文優這是誇你呢,天下間能被冠以毒士之稱的,能有幾人?”
“不過這些女子,也確實是可憐,文優,你得想辦法搞些棉被來,讓她們過完這個寒冬。”
“主公仁慈,但文優以為,完全沒有必要。”李儒拱手說道。
洪南問道:“什麼意思?”
李儒道:“今日我們前來,不就是為了挑選女工嗎,等將女工挑走,到了針織坊,自有上等的衣物、棉被,又何必送到這裡。”
賈詡道:“但這營中,共有四萬多婦女吧?你的針織坊能容納下幾人?”
洪南反應過來,也問道:“是啊,針織坊只招納五千女工,那剩下的三萬多人,又該如何安置?”
李儒道:“主公放心,那剩下的三萬多人,我準備將他們送往各縣,讓當地官府蓋好房屋,她們可以替人漿洗衣服為生,不會餓著、凍著。”
說來說去,還是要送到各地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