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賈詡簡單收拾了番,帶著兩百親衛兵上路了,離開上黨,前往太原郡治所晉陽。
對此,洪南沒太關注,只是讓親衛兵好生保護賈詡的安全。
洪南相信,賈詡此去,定能滿載而歸,張燕、白繞等,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正午時分。
在看過蔡琰後,他帶著典韋,去了郡守府側堂。
堂內,有十幾個官員忙碌著。
洪南走了進去。
“主公。”
“不要多禮。”
來到一旁坐下,洪南問道:“文優啊,我昨夜想了想,六十多萬老弱婦孺,全都遷移到上黨,是否有些不妥?你可想到安置之法了?”
“主公擔憂的是...?”
洪南道:“你想啊,這些人沒有土地、財產、食物,連勞動力也沒有,到了上黨以後,如何生活?就靠著我們救濟?那就算我是座金山,也養不起啊。”
“六十多萬人,這得吃多少糧食?”
李儒嘆道:“不瞞主公,我也正為此發愁呢。”
“接納這些百姓,好處是有,但壞處也不少,就像主公說的,他們什麼也沒有,張口就要吃飯,一切都得靠我們救濟。剛才我算了一下,如果此刻遷移,救濟到明年秋收,得消耗糧食二十萬擔,就算節省一點,每日兩粥,也得消耗至少十五萬擔。”
如此龐大的資料,如此大的消耗,讓洪南不由心神一顫。
想了想後,他問道:“那你可想到什麼辦法了?”
李儒道:“我已經派人去冀州、幽州、兗州等地購糧了,三個月內必回,如果不出現意外,到時就能有足夠的糧食接濟百姓。”
洪南苦笑不已,說道:“你想的也太好了吧,在袁紹、曹操的地盤上購買糧食?能購買到多少?他們還缺呢,要是被發現,怕是血本無歸。”
“這個辦法不行,你還得再想想...。”
計策一出,立刻就被洪南ps掉。
接下來,兩人都沒有說話,埋頭苦想。
這個問題不解決,六十萬老弱婦孺就無法安置,也不敢貿然遷移。
原本以為,李儒既提出接納太行山脈的百姓,定是早已有了解決之法,但沒想到辦法竟然這麼蠢,讓洪南不由有些失望。
“咦?我倒有個辦法!”盞茶過後,洪南突然站起身,面帶欣喜之色。
李儒急問道:“主公,是什麼辦法啊?”
洪南沒有急著回答,在堂上走來走去,繼續完善自己的想法。
過了許久,他才坐下道:“文優難道忘了,我們上黨郡,也有近二十萬百姓呢,他們可以幫忙啊。”
“你等下去傳令各縣,釋出一個公告,為了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每一個家庭,至少收養兩到三人,願意多收養的,咱們給發放錢銀。”
“如此一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李儒眉目一怔,笑道:“這倒真是個好辦法啊。”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