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放榜,來看榜的人數不勝數。
雖然兩輛馬車離得近,但裴悅和李長安卻不好在這個時候開口打招呼,而且看李長安的衣著,像是低調出行。
裴夫人見女兒呆呆地望著外邊,拍了拍裴悅的衣袖,問,“你在看什麼呢?”
裴悅轉身道,“母親,太子在邊上呢。”
聽到這話,裴夫人立馬皺眉,得知太子又是喬裝打扮,便端正坐著,讓裴悅當做不知道。
裴悅心中好奇,李長安這個時候來幹什麼?他又不用科考?
而對面的李長安,在問過聽書後,才知道裴家哥兒也參加了這次的院試。
“裴霖功課如何?”李長安問。
“這個小的就不懂了,只是聽人說過兩句,想來是很好的,畢竟有裴首輔那樣的父親。”聽書答完後,又問,“殿下,咱們要換個地方等嗎?”
“不用。”方才是李長安大意了,京都裡的世家學子都要參加科舉,好些人都認識他,這會就不該推開木窗。
會來這裡,李長安也是想看看他資助的那些學子,都有什麼名次。
讀書是一件費時費力,又費錢的事。貧苦的人家,能吃飽就算不錯,並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李長安為了能培養自己的人,便資助了不少學子。
這種知根知底,從小就資助的學子,用起來更能信任。而且貧寒的出身,也讓他們更需要靠山。
一旦有人能脫穎而出,往後便能成為李長安的一個助力。
不過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在奪權這件事上,本就需要長久的排兵佈陣。
“那您在這裡等著,小的已經派人去看名次。”聽書不敢在馬車裡和主子一塊待著,說完後,就做到了車轅上。
沒過多久,聽書還沒等回派出去的人,反倒是看到裴家哥兒興沖沖地跑過來。
裴霖按捺著心中的狂喜,到馬車邊上後,才踮腳敲木窗,不等看到長姐和母親,薄薄的唇瓣就高高地揚起,自豪地道,“母親,長姐,我是案首!”
院試案首,這可是上千人裡的第一名。
而且京都一帶世家最多,人才也最多,裴霖年僅十一歲便中了案首,聽得馬車裡的裴悅歡喜地拍手。
迫不及待地推開木窗,看著弟弟的小臉,她高興道,“你快上馬車,我們帶你去回家慶賀。這麼大的好訊息,應該告訴所有親戚!”
裴夫人也很高興,裴霖這次又中案首,差一點就是小三元,這個成就,就是裴闕當面都差一點。
裴悅興奮地讓弟弟快上馬車,卻沒注意到,對面的車窗微微往外推了一點。
等裴霖上馬車後,裴夫人也誇道,“霖兒果然有能耐,你小小年紀能有此成就,母親很為你自豪。”
裴霖同時得到了姐姐和母親的稱讚,就算再早熟,也無法掩飾現在的喜悅。
裴家的馬車掉頭往回走,而李長安的人還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