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真是一個典型的律師。
儘管她在孫寒衛的提醒下,認真的觀察了馬瑞的洗車房裡的職員們的工作狀況,她還是主動干擾了其中幾位勤工儉學的學生的工作,和他們進行了比較細緻的語言交流。
這在孫寒衛看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經歷過那麼多次外客查廠的他,並不覺得這種交流會是真實有效的。
拿著老闆的錢,誰會當著未來“老闆娘”說什麼真話?
孫寒衛對於羅佳的這種調查毫無興趣。
讓孫寒衛很意外的反而是跟著羅佳一起出來的張琪,他對於在馬瑞這裡工作的這些學生們也表達出了很大的興趣。
這個張琪身上已經沒有了學生的“味道”,相反他已經成功蛻變成為了一個成熟職業經理人。
孫寒衛太熟悉這種人了,不就是每天在廠裡無情責罵自己的那些上司嗎?
孫寒衛反而很關心張琪對於馬瑞這種經營策略的判斷。
羅佳的“走訪調查”開展的並不是很順利,好幾位學生都以工作比較忙,自己的時間又比較緊張為由禮貌地婉拒了她。
最後還是在一位明顯知道些什麼“內情”的老職員的幫助下,羅佳才得以和兩名已經完成了當日工作任務的學生交流了一下。
馬瑞給這些學生的條件可以說是很優厚的。
不強調嚴格的工時,也不執行多麼嚴苛的勞動紀律,以參與清洗車輛的臺數來計算薪酬。有專門的人記錄他們的工作量,薪金按自然月份結算。
來這裡進行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的學生人數,竟然誇張得達到了四十五名之多。平均每名學生每月都可以從這裡獲得接近一千元左右的現金工酬,最多的可以達到二千元以上。
這個情況讓孫寒衛大吃一驚,因為第一次見到馬瑞的時候,羅佳判斷馬瑞一個月付給在職人員的薪金是五萬元左右。而隨著學生們的介紹,這麼點錢事實上還不夠他支付給這些學生們的。
羅佳的內心裡住著一個“俠客”,孫寒衛毫不懷疑這一點,馬瑞的這種“仗義疏財”的舉動顯然讓她很滿意。
但是孫寒衛不滿意。
人數太多了!
這種負擔有點重了!
企業不是社會慈善機構,尤其是一個還處在創業期並不算很成熟的事業。
馬瑞的這種“善良”不是孫寒衛所瞭解的典型的“老闆行為”。
張琪顯然也不是很滿意馬瑞的這種經營理念,孫寒衛已經觀察到他下意識的搖了三回頭了。
這個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穩賺不賠的生意,也許存在著不可預計的危機,這是孫寒衛始料未及的。
羅衛國的工作日程很滿,他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在充分聽取了馬瑞的講解後他就準備離開了,徐凱麗也跟著老羅一起出到洗車房外部準備告辭。
“不用送了,你去忙吧。小馬,我對你這個事業很有信心,對你對將來的發展規劃也很滿意。我回去找人商量一下,稍後給你、我能投資你的數額。”羅衛國招呼了羅佳和孫寒衛之後跟送行的馬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