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月是用來做劇組圍讀所用,莊菱基於對於劇本、演員、拍攝場地各類分析,認為《阿弗西婭·海切爾》壓根兒就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去圍讀,最多十五天,就已經是上限。
因為涉及內容、型別、基本都圍繞在這個小鎮,基本都圍繞在他們這些主要人物身上。
時間線還是被夏鬱拉長。
即便每多一天的圍讀,都是一分不小的開支。
但錢她真的不在乎嘛。
她只在乎,這一次的拍攝成果,以及對於導演這份·新事業的規劃的成效。
莊菱無可奈何地默許了。
換她以前,肯定不幹,現在想想連卡洛斯·日夫科維奇那混蛋的垃圾電影《死亡美學》都弄了她兩個億美金,《阿弗西婭·海切爾》總投資也就兩千五百萬……還是夏鬱,怎麼能不同意?
‘現在看來,還不錯嘛?’
原定劇本初步圍讀時間:一週。
結果,三天時間,就順利達到圍讀第一階段圓滿程度。
所有演員對於自身臺詞,已經完成一次腦海的記憶,基本達到,即問即答。
夏鬱微笑:
“遊戲與遊戲規則、規則與賞罰機制……一件不錯的工具!”
3月4日。
圍讀遊戲進入粗排階段。
簡單的解釋:
粗糙的表演彩排階段。
遊戲規則不變,但仍然一樣的刺激,經歷過片場暴君·阿什麗的壓制,但要說效率,還是夏鬱劇組,不僅僅效率完成度,連帶質量都是令人感慨的。
演員們也將圍讀第二階段,稱之為,“惡魔的考驗2.0版本”!
原定排演時間是從早上七點半,改到了七點,下午六點改到了八點。
無一人反對。
每天重複著“提心吊膽”與“躍躍欲試”,即擔心被抽到,又渴望被抽到。
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排演,一排就是一整天,連帶著中午、下午吃飯都在討論劇情、人物表現,如何在人物原有的劇本基礎上,增加人物的特色。人物小傳,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累死累活一整天,每天都只有睡覺的六個小時是輕鬆的,這恐怕是他們其中絕大部分演員,這一輩子最努力的一次,從規則強制他律,到逐漸的自律,形成習慣,僅僅用了十五天。
脫胎換骨?不至於,真不至於,但絕對跟十五天前,大相徑庭。
不僅僅表現在演技上,還有對於表演的態度,這是一場心境的修行。
這不是下雨自吹自擂的,而是演員們實打實感受到的。
尤其是幾個主要演員……即便他們對於形形色色的特製蔬果汁、十全大補湯見怪不怪了,但,用盡全力去完成任務,刻到了他們的習慣裡、心態裡、腦子裡。
而這十五天,他們除了見證“大魔王”深不見底,彷彿沒有上限的表演,還有她的身形的持續轉變。十五天時間,他們是精神上的折磨,夏鬱一定是肉體以及胃腸上的折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