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彤是握著她得手,剛才她也在現場,拍的時候,她是第二個機位入鏡拍攝的,拍她目睹——她是一點也不敢鬆懈,為這場戲,夏鬱跟她講解了頗久,她也是緊張,好在過了。
江蒞看到這一幕,也是倒抽一口氣,那一巴掌可打的不輕,也不是假的,看夏鬱的目光都充斥著複雜的佩服——“難怪難怪……我還有得學!”
這段扇巴掌的戲份,本來可以借位的,但借位打,或者假打,夏鬱被“打甩”出去的那種感覺不夠真實——哪怕夏鬱能夠儘量配合。
但那鏡頭,夏鬱跟戴承弼商量過了,儘量一鏡拍完了,拍到她臉上起紅印子了,效果最好。
夏鬱看他們這副模樣,笑了,擺擺手。“行了,沒那麼嚴重,不是什麼大事,該幹嘛幹嘛去!”
然後拎著孟冬去補妝。
“能夠化出來最好,化不出來,效果不好,就只能再扇一巴掌了。”
“鬱寶你這是不相信我!”
“怎麼會呢!”
《販罪》拍攝已經兩週多了,程序勉強達到戴承弼安排的拍攝任務——每天五六場戲。
狀態好的時候,比如夏鬱跟程志清的戲份多的那一天,還能比平時多拍攝兩三場!
畢竟夏鬱跟程志清非常有保障,都基本上是一條過。
有些時候為了保險起見,保一條,大多數都不需要重拍,有,也是他們自己提的!
江彤這些演員、群演們就跟不上了。
別說群演了。
就是江蒞、江彤這些正式演員,也不是每場戲都能完好地掌控表演。
江蒞這種話劇出身的,臺詞功底很好,對角色理解也到位了。
但自身表演其實還略遜許多,倒不是演技,而是表演形式。
主要是話劇表演形式,要遠比影視演員,誇張地多。
畢竟電影講究鏡頭感,關鍵情緒表演會被鏡頭捕捉、放大……
而話劇就是在舞臺上的。
如果不誇張一點,臺下的人,根本看不著,也共鳴不到!
這種固有的話劇表演思維,就導致江蒞在畫面、分鏡這一塊出現理解分歧。排演的時候,還好,就固定在一個表演臺子上。一到實景了,就容易衝出鏡頭,這是話劇演員轉影視演員必須得得克服的大問題!
江彤問題也不小。
角色理解了,但想要讓她真正被帶進來,還是要重複跟她講講戲。
你這一場怎麼拍,你的站位,你怎麼走,走的時候,該什麼時間點回頭。
你入戲了,也還要知道一件事:“你在拍戲,不要忘了這一點!”
小姑娘天賦很好,但有時候這種暫時無法“自控”的天賦,在拍攝過程中就容易“失控!”
簡單的說。
情緒過度發散了。
這也是需要控制的,小姑娘不懂,夏鬱也不介意,一二再去教她。
用戴承弼的話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