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對不起?
唐宓一怔,抬眼去看李壽的眼睛。
很快,她就想到了什麼,輕聲問了句:“你什麼時候走?”
李壽絲毫不驚訝唐宓會這麼說,因為貓兒的聰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就知道瞞不過你。”李壽抹了把臉,低聲嘆道。
“這有什麼難猜的,”
唐宓扯了扯嘴角,極力露出一抹笑,“前些日子你就忙著籌集糧草,給軍器監調撥大筆銀錢,聖人有意第二次東徵,這都籌劃了半年,約莫明年一開春就會出兵。”
李壽從未隱瞞過唐宓任何事,包括他在衙門裡的事兒。
所以,哪怕唐宓身處內宅,依然知道朝堂上的風雲變幻。
而聖人想要二次東徵,亦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去年,聖人便想出徵。
奈何去年黃河泛濫,沿途十幾個郡縣都受了災。
聖人只得先賑濟災民,東徵的事暫且擱淺。
今年風調雨順,是這三四年來,難得的一個豐年。糧食堆滿了官倉。
而鹽和福利卡片這兩大個收稅大戶,每年都給國庫收來巨額銀錢,哪怕前兩年又是用兵又是水災,國庫依然充盈。
有糧有錢,聖人東徵的那顆心又開始蠢蠢欲動。
所以,這段時間李壽這個戶部尚書格外忙碌。
這都快過年了,其它衙門已經開始封印,而李壽依然連軸轉著。
唐宓便有預感,最早明年開春,東徵大軍便會開拔。
而李壽作為最大的後勤保障,又是聖人最信任的臣子,或許會跟隨大軍一起出發。
果然,她的預感沒有錯。
李壽蹲在唐宓跟前,手輕輕放在她的肚皮上,“你出了這樣的事,原本我該留在家裡守著你,直到你順利生産。只是——”
唐宓也有些失望,卻強作鎮定,“我明白,國事重要。”
李壽是她的夫君,是她腹中孩兒的父親,可也是這大梁帝國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