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思考了許久,終於跟議事堂商定:擢升李壽為戶部尚書。
顧琰第一個同意了。
他作為世家子,卻能被不喜世家的聖人任命做首相,其能力固然突出。
最主要的,還是顧琰的務實。
至少,顧首相不是個一味只講究“資歷”的人。
在他看來,能力比資歷更重要。
顧琰同意了,鄭文淵緊跟其上,議事堂的其它大佬也紛紛點頭。
就這樣,議事堂全票透過,李壽的任命順利送到了他的手上。
訊息一傳開,連常年在驪山大營練兵的平陽都撥冗回了趟京城。
“阿孃,我是這麼想的,”
唐宓坐在平陽身邊,柔聲說道:“正巧郎君的生辰快到了,索性將兩件喜事放到一起辦。”
平陽對唐宓這個兒媳婦再滿意不過,聽她這麼說,連連點頭,“不錯,貓兒啊,你這個想法很不錯。阿壽今年三十了,是個整生日,本該好好操辦一下。”
“阿孃說的是,我也是這麼想的。”唐宓笑道,“既然阿孃同意,那我這就回去寫請柬。”
“去吧,”平陽也笑著說,她沒有像那些婆婆一樣,整天盯著兒媳婦的肚子。
平陽不盯著,卻有人幫她盯著。
唐宓剛走,平陽還不等跟駙馬聊上幾句,內侍便一臉為難的前來回稟:“長公主,駙馬,王娘子和鄭娘子來了。”
平陽翻了個白眼。
王顯則撫了撫額頭,嘆道:“唉,來得真不是時候。”
他娘子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夫妻兩個連句貼心話都沒說呢,不速之客就上門了。
不能怪王顯沒有兄妹愛,實在是這個妹子太能作了。
還有鄭宜這個外甥女,王顯也不知該如何評價。
只能在暗自慶幸:幸虧這不是自己的閨女啊,否則自己早晚會被氣死。
話說,當年鄭宜看清李壽的“真面目”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找了門親事。
鄭宜那般看重世家門第,所選的婚配物件自然也是世家子。
說起來,鄭宜的夫君也不是外人,乃是唐賢妃的侄子,世家唐氏的唐嘉樹。
別看長安看不上唐嘉樹,唐嘉樹的條件並不十分差。
唐家雖然有些沒落,但因著唐賢妃和長安,這些年又有了複興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