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揉了揉眉心,嘆道:“從立春到現在,足足二個多月的時間,卻只下了一場雨。”
那雨小的可憐,連地面都沒有淋濕,對旱災絲毫沒有緩解的作用。
說到這件事,太子彷彿開啟了話匣子,“唉,十八郎,你也去那些縣城看過,地裡的莊稼都快枯死了,田地幹裂的縫足足有巴掌寬……”
這一季的糧食註定是要絕收了。
“幸好那些深井還有些用,至少保證了百姓的生活用水!”
太子想到災區的慘況,滿臉的不忍。
“戶部已經調撥了糧食,不日便會發到各個郡縣。”
提及正事,李壽也滿臉認真。
“不夠啊,根本就不夠。”戶部準備了多少糧食,太子很清楚。
他跟李壽算了筆帳,最後總結,“估計再翻個十來倍還差不多。”
李壽沉默了,戶部能調撥這麼多糧食已經很不容易了,還增加十倍?太難了!
太子苦笑,“我也知道戶部盡了全力,阿爹和幾位相公也都想盡了辦法。”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李壽卻想著,這還只是旱災,緊接著還會有蝗災!
災情將會更加嚴峻!
想到這些,李壽發覺,他給太子出那個主意,也不完全是出於私憤啊。
“朝廷缺錢!”李壽先丟出這麼一句話。
太子沒說話,因為這是顯而易見的。
李壽又道,“想要短期內聚集大額的銀錢,也不是沒有辦法。”
太子直直的看向李壽,語氣中難掩急切,“什麼辦法?”
李壽左右看了看,向前探了探身子,低聲道:“只是這個法子必須有位高權重的人來執行,一旦操作開來,還需要大力監管。且不能以私人名義,更不能像經商一樣,最好冠上朝廷福利的名頭。”
太子越聽越有興趣,主動從書案後繞出來,坐到李壽的近旁,“十八郎,你繼續說!”
“殿下,您可聽說了平宜縣君在京城的大動作?”李壽沒有接著剛才的話題,而是忽然問了一句。
太子一怔,旋即道:“你說的可是她弄得那個什麼娃娃機?聽說有人花了幾十文錢,卻抓到了價值幾百貫的羊脂白玉。”
連忙得腳不沾地的太子都聽說了,足見平宜的“生意”有多火爆。
李壽眼底閃過一抹冷意,暗道:只可惜,平宜的生意即將到頭了,因為他將會借太子的手推行一種更讓人瘋狂的東西。
“殿下,如果我告訴你,你只需花兩文錢就有可能獲得一萬貫,乃至十萬貫的錢,你願不願意嘗試?”
李壽迎上太子迷惑的雙眸,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