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王家子不愧是唐太府的女婿兼學生,雖然出生低微,卻懂得規矩,沒有仗著自己是一品國公、大理寺少卿就硬往世家裡擠。
不錯,很不錯。
連帶著,那些人看唐宓也順眼了許多。
三月初一,東廬書院正式開學,那些原就報了名、繳了高價學費的世家學生們,如期前來上課。
唐宓和李壽穿著複古的深衣站在門口,看到絡繹不絕的學生,暗暗鬆了一口氣。
若是因為《氏族志》而被遷怒,繼而影響書院,那可就太冤枉了。
東廬書院是新開的,沒有口碑,也沒有成功案例,山長還是個十六歲的年輕小娘子。
這書院,怎麼看怎麼不靠譜啊。
家長們看在李克己和唐氏藏書的份兒上,將家中子弟送了來,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真心相信了東廬書院。
開學這一天,許多家長藉著送孩子的機會,混進書院準備旁聽。
對此,唐宓並沒有加以阻攔,反而大方的敞開大門,任由家長們參觀、旁聽。
今天有李克己先生的課,不是班級內的小課,而是所有學生的大課堂。
授課地點也選擇了中庭的大禮堂。
李克己盤膝坐在正前方的講臺上,背後是個大大的黑板。
下方是一排排的書案,書案後放著蒲團,大大小小、年齡不同的學生們按高矮依次落座。
最後面則是旁聽的家長。
李克己不似普通的先生,沒有就某一本書進行講解,而是坐在那兒侃侃而談。
講述自己求學的經歷,描繪這些年外出遊歷的場景,講述過程中,他引經據典,聖人名言、四書五經的句落脫口而出。
說到興致來時,他甚至拍案而起,引吭高歌,歷代先賢們的詩詞歌賦他是信手拈來。
李先生的課,並沒有太深奧、太死板的內容,卻也並不淺白,就連那些旁聽的家長們,個個都聽得如痴如醉。
李先生足足講了一個時辰,家長和學生們卻意猶未盡。
待到李先生利索的起身,甩開袖子離去後,眾人還一副尚未回神的狀態。
足足過了一刻鐘,家長和學生們才醒過神來,再去看時,發現李先生早已不見了。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用力鼓掌、呼喝,表達自己對李先生的敬仰。
值了,單單沖著李先生這一堂課,孩子在東廬書院讀書就算值了回票價。
走出大禮堂的眾位家長,激動的面色潮紅,恨不得跑去找唐山長,給自己也報個名來入學。
中午時分,書院食堂開放,免費提供學生膳食。
出身富貴的家長們以為“免費”的東西不會好到哪裡,但當他們走進食堂,仔細看了各色飯菜,他們才知道,只東廬書院提供的免費膳食,就抵得過高昂的學費了。
現在是陽春三月,可外面的天氣依然乍暖還寒,各色新鮮果蔬還沒有長成,就連自家食案上都多日不見。
可看這東廬書院的食堂裡,竟是三四樣夏日才有的蔬菜,還有新鮮的肉蛋。
每個學生還配有分量不多、卻新鮮可口的果盤。
果盤裡的水果亦不是這個時節會有的。
好。真是太好了,這飯食,放在外面絕對價值不菲,結果在書院裡,卻是免費提供給學生。
午飯過後,還有供學生休息的學舍,舍內的寢具、擺設也都是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