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下、君臣之間,一片喜慶祥和。
後宮,姜皇後也喜氣盈盈的接受外命婦的朝賀。
唐宓年紀雖輕,但品級放在那裡,按照規定,站到了第一排。
身邊的外命婦無一不是頭發花白的老婦。
她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娘子站在一眾老婦中間,真真是鶴立雞群、光彩奪目。
姜皇後一眼便看到了唐宓,笑盈盈的跟她打招呼,“幾日不見,阿唐愈發穩重、幹練了。”
她扭頭對坐在下首的趙氏點點頭,笑道:“阿姨好福氣啊。”
趙氏聞言,欠了欠身,道:“娘子謬贊了,貓兒是個好孩子,就是年紀輕了些,以後還需娘子多多照拂。”
“阿姨太客氣了,都是自家人,理應相互照拂。”姜皇後對趙氏格外敬重,全然不似過去那般只做表面功夫。
至少在外人看來,她是真心尊敬聖人的乳母。
而之前兩人的些許齟齬,也彷彿從未發生過一般。
姜皇後的種種示好,趙氏並未多麼在意。她一生榮辱皆在聖人身上,只要聖人好好的,皇後什麼的,對她根本沒有多大的威脅。
倘或聖人有什麼不妥,趙氏眯了眯眼睛,呵呵,她老婆子活了六十多歲,苦吃過,福也享了,就算立時死了,也不覺得虧。
唐元貞立在人群中,見女兒年紀輕輕卻站在最前列,心裡既是歡喜又是驕傲。
正旦朝會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太陽高升才結束。
大朝會過後便是宴飲,聖人在甘露殿賜宴,宗室、勳貴、五品以上的朝臣,以及京中高壽者全都應邀參加。
大殿裡人頭攢動,人們各有各的小圈子,要麼高談闊論,要麼舉杯暢飲,氣氛很是熱鬧。
庚辰之亂帶來的陰影已經徹底褪去,貴人們再次回歸富貴祥和的生活。
聖人盤膝坐在禦座上,含笑看著嬉鬧的人群,目光一轉,正好看到李壽恭敬的侍奉在李家老祖宗身邊。
“十八郎,你個猴小子,還不趕緊滾過來,好生跟阿舅吃杯酒?”
聖人一指李壽,不客氣的笑罵道。
雖是“罵”,但親密之情溢於言表,引得在場眾人紛紛側目。
尤其是聖人的幾個兒女,更是心裡泛酸:阿爹就是偏愛十八郎,竟是連嫡親兒女都比不過這個寶貝外甥啊。
李家老祖宗眸光閃爍,慈愛的對李壽道:“阿壽,聖人召喚,你還不趕緊過去?”
李壽乖巧的應聲,然後才起身來到禦前,舉杯向聖人恭賀新春。
眾人瞧了,暗自議論不已,嘖嘖,瞧瞧人家李十八郎,多孝順的孩子啊。
老祖宗心裡卻在冷笑:他孝順?哈,這狼崽子若是真孝順,就不會跟他爭權!
一想到那個還沒有落成的“東廬書院”,再想想族人們那欣喜若狂的模樣,老祖宗就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
端起酒杯,老祖宗默默的盯著杯中澄澈的酒水,默默的下了一個決定。
正旦朝會結束了,宮裡的賜宴也吃完了,回到家中,又是豐盛的家族聚餐。
分家出去的族人們再次回到主宅盡情暢飲。
酒過三巡,老祖宗突然開口了:“我上了年紀,你們也開始糊弄我了。我竟不知,歷史悠久、名聲卓著的李氏家學竟糜爛成這個樣子!”
眾人俱是一驚,心說話:老祖宗這是什麼意思?
李壽和唐宓卻是暗自警覺。
果然,老祖宗迎著眾人驚疑的目光,沉聲道:“整頓,家學必須嚴加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