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李壽?唐氏?!
王氏拿著帕子的手猛地收緊,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李壽和唐宓都是海內名士李克己的學生。
李壽又身負聖恩,交友廣泛,他、他應該認識不少名師吧?
這個想法猛然在王氏腦中發芽,很快就瘋長起來。
李壽這般看重唐氏,唐氏又急需在李家站穩腳跟,那她是不是可以——
王氏的眼睛眸光閃爍。
好半晌,她才撥出一口氣,讓自己鎮定下來。
“許媽媽,你再安排人去跟阿韓聊聊天兒,必須讓她知道李家家學碰不得。”
嫁入李家這些年,王氏雖然沒有管過家,但她耳聰目明心思玲瓏,將李家的許多事都看在了眼裡。
再加上她不管家,反倒能以旁觀者的身份看清許多事。
李家家學是李家最要緊的一處所在,族中不少學識淵博的人都在學裡任教,師資力量不是一般的雄厚。
有些專業的書院都未必比得上。
所以,李家家學在京城頗負盛名,不止李家子弟在裡面上學,李家的姻親故友也會將家中孩子送來讀書。
人多了,問題也就多。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便是耗資靡費。
李家先祖重視教育,知道人才對於一個家族的重要性,創立了家學,並立下祖訓,傾盡全族之力也要確保家學的正常執行。
當然了,李家家大業大,根本無需傾全族之力。但家學裡的待遇確實極好的。
族中子弟,不論嫡支旁支、嫡子庶子,只要一心求學,都可來家學讀書。而在家學裡,筆墨紙硯、點心茶水、夏冰冬炭,全都是免費的。
而且,學得好的,還有獎勵金可拿。
李氏先祖這般規定,原是為了鼓勵子弟讀書,確保沒落的旁支也有崛起的機會。
但幾百年過去了,李家子孫繁茂,其中有成才的,也有不成器的。
某些不成器的子孫,日子過得艱難,卻不思進取,整日想些歪門邪道,將主意打到了家學上。
家學裡的東西,全都不要錢啊。
有的人,早已過了求學的年紀,三四十歲的人了,為了免費的吃食、冰炭,也要賴在家學裡。
還有更大膽的,直接勾結家學的管事,以次充好、虛報賬目……
家學已經變成了吸血鬼,不斷的從李家吸取銀錢,儼然成為李家最大的問題。
柳氏剛剛當家的時候,就曾經想過裁減家學的用度,結果被族人告到了老祖宗跟前,在眾族老的“哀求”下,老祖宗只得訓斥了柳氏。
柳氏丟了個大醜,自此再也不敢提“裁減”二字。
顧氏當家時,被人攛掇“革新”,也險些在家學這個泥坑栽跟頭。
如今輪到唐宓管家,王氏擔心,會有人不甘心看到她順利接管李家中饋,而故意透出家學的問題。
然後讓唐宓去趟家學這攤渾水。
若是唐宓敗了,自然會落個沒臉的下場。
若是唐宓僥幸成功了,那對李家而言,不啻於割掉了最大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