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好,讀得好,文章更好!”
鄭家大夫人擊掌,滿眼稱贊的看向唐元貞,“阿唐,這是你寫的?”
唐元貞忙擺手,“我哪裡有這樣的本事?這篇文章乃家父生前所創,只可惜遭遇兵禍,尚未寫完就——”
唐元貞眼中浮現水霧,略帶哽咽的說:“我有了三個兒女,方知道父母恩深,正巧要給貓兒啟蒙,便想起了父親的這篇未完成的文章,鬥膽嘗試續寫。幸好父親雖為寫完,卻已經將史料、素材等整理完畢,我照著父親的手稿,勉強將這篇文章寫完。”
鄭家、李家和顧家的幾位夫人都暗暗點頭。
這才對嘛,這篇名為《三字經》的蒙學,聽著簡單,內容卻極為豐富。其中所涉及的知識、歷史非常多。
沒有幾十年的學問功底,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文章來。
唐元貞雖家學淵源,但到底年輕啊。
唐太府就不同了,那位可是前朝有名的大儒啊,宏文鉅著都寫的,更不用說這種蒙學了。
“原來是唐太府的遺作啊~~”李家二孃故意拖長尾音,瞥了眼搖搖欲墜的王懷淑,冷笑道:“不知某人哪來那麼大的膽子,連唐太府的文章都敢‘借用’,哼,還有臉說自己寫的,我呸,真真沒有自知之明!”
鄭家兩位小娘子沒有說話,但眼中的不屑卻十分明顯。
還有李家和大長公主家的小娘子們,紛紛離王懷淑遠遠的,彷彿她得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傳染病一般。
王懷淑哪裡還能待下去,用帕子捂住臉,踉蹌著跑出了正堂。
唸完了《三字經》,唐宓用她的實際表現證實了她“神童”之名是名不虛傳。
眾人驚訝過後,便是無盡的贊譽。
什麼不愧是唐氏後人啊,什麼家學淵源啊,什麼有福氣啊……反正是什麼好聽說什麼。
有了唐家這塊招牌,唐宓是神童的事實,眾人也更容易的接受了。沒辦法,誰讓人家基因好咧!
接下來便是抓周。
趙氏看了看案幾上的沙漏,估算著時間,正準備宣佈“抓周開始”,外頭卻跑來一個小丫鬟——
“回稟大夫人,宮、宮裡來人了!”
趙氏一怔,旋即笑著迎了出來。
堂客們也都愣了下,與親近的人交換了個眼色:嘖,傳聞說得一點兒都沒錯,聖人對趙氏這個乳母果然不一般,連趙氏孫女抓周這種小事,聖人都還記得。
來人是太極宮的內侍趙福,走在他前面的是個十一二歲的小郎君。
趙氏看到那小郎君很是驚喜,“哎呀,十八郎怎麼來了?”
被喚做十八郎的小郎君腰身挺直、面容沉靜,那冷峻的模樣,根本不像個孩童。
他在趙氏跟前站定,躬身行禮,“十八郎見過阿婆。”
趙氏趕忙扶住十八郎的雙手,上下打量著他,眼中的慈愛遮都遮不住,“幾個月不見,十八郎又長高了!這些日子還好嗎?”
十八郎對上趙氏,冷峻的面容難得的柔和幾分,“我很好。阿婆,您呢?諸事順心否?”
“順心,我事事都順心。對了,你今天怎麼出宮了?可是聖人有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