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聲音來處看去,就見一鬍子花白的老頭一拍醒木:“欲知後事如何…”
宋九凝茫然看向董新月:“臺柱子?”
“怎麼樣?是不是很厲害?”
董新月邀功似的,笑得燦爛:“這位老人家可是咱大晟最受歡迎的幾個說書人之一,頤養天年好些日子了,愣是被我給請了回來了。”
其實也不是多難請。
在大晟京城呆的時間越長,宋家在民間的聲望,就越讓她驚訝。
她都已經做好了軟磨硬泡還是會失敗的準備了。
哪知居然一次就成功了。
也沒多難請,她只是說這是宋家的鋪子,有宋三郎在,銀錢少不了。
董新月話都沒說完,可一提到宋家,一直喊著身體不適不易操勞的老爺子,瞬間就捋著鬍子說,身體突然又行了。
宋九凝扶額:“所以你先前與我說青樓,什麼唱曲兒的…”
是她自己誤會了,甚至還仔細叮
囑了董新月一番。
宋九凝話沒說完,就有一女子抱著琵琶上了高臺,怯生生地開始彈曲兒。
見宋九凝話說到一半頓住,董新月接著她的話往下。
她指指底下客人桌上的小菜:“有菜。”
再指指臺上的姑娘:“有唱曲兒的。”
再指指樓上:“還有住的地方。”
頓了頓,她又指指隔壁,補充:“若是喜歡安靜些的,嫌這裡住著吵鬧,拐個彎兒隔壁就能住,不好嗎?”
宋九凝點點頭:“好是好,只是這名字…”
這事兒她還沒詳細給沈聞璟說過,怪不得他一點兒不驚訝呢。
敢情是早就知道了,連牌匾都是他提的。
還有娘親出門前那一番言論,看來除了她,所有人都知道這輕樓的事。
宋九凝卻不知道,何意蓁剛知道宋三郎支援宋九凝建青樓的時候,就直接越過宋九凝,把宋三郎請祠堂去了。
要不是宋三郎生意場上練出來的利索口舌,幾句話把事兒講清楚了。
恐怕他當天就要當著列祖列宗的面,被執行了家法。
宋九凝那段時間忙著制藥,不知道這些。
若是知道,她也不至於繞這麼大個彎。
宋九凝拍了拍董新月的肩膀:“做得很好,繼續努力。”
沈聞璟擺擺手示意董新月去忙去,自己拉了宋九凝,熟門熟路地上了樓。
尋了一視角極佳、還異常安靜的隔層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