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外三裡處之外挖的一個大坑,坑中的火日夜在燒,城中的屍體都運到這裡來,屍體都推入了坑中進行焚燒。後面一個坑不夠用,又陸續挖了兩個深坑,幾個坑日夜不斷的在焚燒屍體,濃煙滾滾而上,四周彌漫著一股惡臭,遠遠的就無人敢靠近。
“阿彌陀佛。”
在知道京城出事後,就連向來很少下山的圓慧大師都從山上下來了。大和尚的身後帶著兩個小和尚,見到城外堆積如山的屍體,大和尚面沉如水,轉動著手中的佛珠,嘴裡在唸著經文。
早在接到圓慧大師下山的訊息,明王就讓人城外等候了。
見到有一個大和尚帶著兩個小和尚在這外頭,等候在城外的將領見到為首的大和尚,行禮問道:“大師可是圓慧大師?”
“阿彌陀佛,老衲正是。”圓慧大師應道。
“明王殿下讓下官在城外等候,請圓慧大師到王府去一趟。”將領態度恭敬的說道。
圓慧大師並未推辭,說道:“煩請施主領路。”
“大師請。”將領擺了一個請的手勢,帶著圓慧大師往城裡過去,如今城門攔住了,只許進不許出。
每日城門口處都堵著好些車馬,馬車裡面是坐著的官家女眷們,後面跟著家奴丫鬟,每日都在這裡鬧著要出城,守城計程車兵們又拿這些人沒有辦法。還有一些想要出城逃難的百姓們,都守在城門口處,任由守城的將士如何勸說,這些人都不願意離開。
跟著進來的圓慧大師見到城門處如此多的人,腳下頓了一下,看向那些人。前面領路的將領解釋道:“聖上有命,任何人都不許出城,這些都是想要出城的人……大師這邊請。”
如今城中瘟疫橫行,城裡的百姓們就想往外面逃出去,這些達官貴人就更加怕死了。
圓慧大師唸了一句“阿彌陀佛”,舉步走了,兩個小和尚跟在大和尚的身後走著。
往日繁華熱鬧的街道如今空蕩蕩的,路上沒了行車和車馬,道路寬敞無比。見到路上有一些穿著奇裝異服,蒙著臉的人拿著白色的灰在往街上撒,圓慧大師眼中有點疑惑,問道:“不知這些人是在?”
“哦,這個啊,是王爺命人這麼做的,說是這麼做可以防止疫病。”將領也不是很懂這些東西,他都是聽別人說的,上頭讓這麼做,他們下面的人就聽從命令列事而已。
至於到底這麼做是不是有用,其實他們都不是很懂。
圓慧大師站在這裡看了一眼,才繼續往前走。
“王爺,圓慧大師來了,人已經到府上了。”
“哦,那我們回去一趟吧。”聽到下面的人說相國寺的圓慧大師來了,他的確應該去見見那位大師,謝胤起了身,往外面走了出去。最近這段時間他很少回去過王府,每日都是在外面。
城中的情況不容樂觀,這一場瘟疫來得如此的迅速,才短短不到十日就死了這麼多人了。
相國寺本是皇家寺廟,先帝是個信佛之人,佛教曾經一度在大燕尚行。在玄明真人還未被請入宮中之前,大燕一直都是崇尚佛法,只不過後來玄明真人被封為國師之後,今上開始通道和重用國師,各地的道觀四起,道教才重新流行開來。
佛教與道教有很大的區別,佛教信的是“佛”,道教講的是“道”。佛教講“超世”,道教講“出世”,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人來說是苦海;而道教認為個人的修養乃至於成仙明道,根本在於個人的修煉,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道教和佛教之間因所見不同,相互之間有不少的矛盾。但是在統治者的眼裡,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不過是他們用來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段罷了。要說道教和佛教哪一個更好,肯定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優點。
不過大燕朝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信佛的,從相國寺的香火鼎盛這一點就可窺見一二。
相國寺的圓慧大師在民間享有很高的盛譽,圓慧大師慈悲為懷,救濟世人,民間的百姓們把相國寺的圓慧大師當成神佛一樣看待,認為這一位大師無所不能。
“阿彌陀佛,老衲見過明王殿下。”圓慧大師見到進門的青年,就知道這一位是先後所出的大皇子,明王殿下了。此子生得眉目端正,目光堅定,一觀就知曉此子必定是一個心性堅定之人。
相由心生,從一個人的相貌,就能看出此人的心性如何。
“圓慧大師快請起。”謝胤連忙的上前扶了圓慧大師一把,他知道圓慧大師必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