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盛財走後,其他人七嘴八舌想叫袁天南幫忙算命,吳盛龍就說道:“大家安靜,袁縣長來這裡不是給大家算命的,先回去吧。大牛!”
吳大牛說道:“爺爺,我在這。”
原來,吳大牛是吳盛龍的孫子。
吳盛財說:“袁縣長這麼遠來到肯定餓了,快點回去準備午飯吧。”
吳大牛連忙說道:“好的,我這就回去安排。”
吳大牛走後,吳盛財對袁天南說道:“袁縣長,請到我家裡去坐坐,等會一起吃個飯。”
袁天南笑道:“謝謝大款首的盛情款待,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吳盛財捋著鬍子笑道:“袁縣長客氣了,老朽還要謝謝袁縣長給面子呢。大虎,大強,你們也一起來吧。”
“哎,好的。”兩人大喜,吳大虎說道:“袁縣長,咱們走吧。”
吳盛龍除了叫吳大虎吳大強之外,還把那兩個副款首以及吳文彬、石明堂請去吃飯。
不愧是大款首,吳盛龍在牛屎寨是最富有的人家,天地、山林最多,而房屋也是最大,在最好的位置。
袁天南很清楚,如果能夠讓吳盛龍聽自己的話,其餘人都不在話下。
侗族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魚糧兼營,出産木耳、香菇、竹筍、柑橘等。
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壩的地方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們將各種米制成白米飯、花米飯、光粥、花粥、粽子、餈粑等,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摶飯”。
侗族一般習慣於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摶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說。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製成的稠濃湯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饑。與飯、茶配套的,還有蔬菜、魚鮮、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飲料,食源廣博而異雜。
蔬菜大多製成酸萊。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米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作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肉品主要是豬、牛、雞、鴨肉,吃法與漢族差別不大。
招待袁天南的食物非常豐富,味道也很不錯,原生態的食物的確與眾不同,很有特色。只是吃飯的時候不用筷子用手捏飯團,倒是讓袁天南很不習慣,出於尊重人家習俗的關系,袁天南也只能忍著。
酒是自家釀的糯米酒,酒度不高,有一種特殊的香甜,袁天南倒是喝得很開懷。
“袁縣長”,吳盛龍放下酒碗咂咂嘴,問道:“你這麼年輕就當上副縣長,很有能力啊,呵呵。”
袁天南笑道:“呵呵,吳老過獎了,能力一般而已。”
“肯定不一般!”吳大牛說道:“我還沒見過向您這麼年輕就能當上副縣長的,剛見您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文彬,你見過沒?”
吳文彬笑道:“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啊,袁縣長還沒來之前,縣裡的副縣長都是四五十歲的,哪有三十不到就能當副縣長的,就像我們,幹了好幾年還是一個科員,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