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趙恆得知所謂的契丹兩院皇族並非契丹宗室,僅僅只是迭剌部拆分的五院、六院兩部之後,並未苛責劉緯,反而贊其博學。
令趙恆耿耿於懷的是另外一件事,耶律隆緒請將出生兩月的庶子錄入族譜,取名耶律宗願。
劉緯卻認為耶律宗願的誕生可以媲美耶律燕哥南嫁。
因為耶律宗願生母耿氏是不折不扣的漢人,而契丹建國以來,一律以乙室已部、或是拔裡部蕭氏所出為帝,庶長嫡幼很可能是耶律隆緒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甚至可能引發契丹皇室和傳統後室的決裂。
史上,耶律隆緒為了保住耶律宗願的性命煞費苦心,硬生生的把耶律宗願過繼給六院部耶律兀立寧,兩人幾乎毫無血緣關係,也從側面證明耶律宗願確有問鼎可能。
劉緯甚至認為武州榷場的運作必須以扶持上谷耿氏為最優先,力勸趙恆密詔向敏中謀劃具體事宜。
趙恆不太想介入遙不可及的契丹皇位之爭,“萬一耶律隆緒僅此一子,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劉緯道:“就算耶律宗願登基,也行不了柴冊禮,有耶律賢即位舊事在前,乙室已部、兩院皇族、橫帳三房會再行推舉之制。上谷耿氏不是沒有一爭之力,他們一直依附玉田韓氏,耿氏也是契丹國母和韓德讓為蕭菩薩哥留下的後手,如果蕭菩薩哥無所出,耶律宗願就是拔裡部蕭氏、玉田韓氏的日後依靠,北地漢人會是她們的倚仗,屆時契丹南北兩院很可能水火不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恆靜靜看著劉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心中滿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劉緯也知道犯忌諱,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史上,蕭綽、韓德讓逝世之後,拔裡部蕭氏、玉田韓氏隨即沒落,不僅沒能護住皇后蕭菩薩哥,而且險遭滅族,關鍵時刻,耶律宗真生母蕭耨斤心血來潮、有意改立次子為帝,耶律宗真這才想起安撫拔裡部蕭氏、玉田韓氏,並引以為援,繼而幽禁蕭耨斤,盡誅其黨羽,乙室已部蕭氏也就元氣大傷,契丹不可避免的走向沒落。
劉緯硬著頭皮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陛下、契丹國主、契丹國母言出必行,不代表後世子孫蕭規曹隨。請陛下未雨綢繆,契丹無暇他顧,我大宋才能光復党項、回紇、吐蕃、交趾所佔漢唐故土。”
趙恆問:“王繼忠入籍契丹兩院皇族一事如何處置?”
劉緯道:“王繼忠在京眷屬眾多,陛下念及潛邸之誼厚加安撫,於情無礙,於理不合,倘若人人效仿,國家永無寧日。既然契丹國母有千金市馬骨之心,何不成人之美?盡遣王繼忠家眷勞契丹資費!漢之李陵固然可嘆可悲!但其變節之恥累及鄉黨、子孫,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李太白以詩仙之資、終生不得寸進。兩者際遇,足以告誡世人。”
趙恆再起考校之心:“卿以此意修書一封致契丹國主。”
劉緯揮毫潑墨,“大宋皇帝致大契丹皇帝闕下:近聞闕下新得一麒麟、一柱石,兄不勝之喜,君子有成人之美,執玉帛者萬國……”
趙恆如沐春風:“朕無意學武帝,王繼忠既已在北地新娶,其妻可攜幼子留京承嗣。”
……
蕭知可、蕭札剌、耶律留寧、耶律諧裡、耶律幹寧魂不守舍的出東華門,再見耶律燕哥的喜悅已蕩然無存。
韓德讓之所以出隸契丹橫帳季父房,無妻無後這一先決條件不可或缺,與王繼忠改隸兩院皇族有異曲同工之妙,內部反對聲浪可以忽略不計。
但趙恆突然決定將王繼忠家小百餘人禮送至契丹,立刻讓蕭綽的千金市馬骨之舉變成一個笑話。
王繼忠長子王懷節已經貴為六品崇儀使,次子王懷敏已為崇儀副使,三子王懷德已為內殿崇班。
去了契丹怎麼安置?
官職就高不就低只是小事。
王繼忠已改名耶律顯忠,三個兒子難道還能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