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麼回事?
赫林不甘心的又捏了幾個其它的材料符文,但是,還是沒有用處。
到底怎麼回事呢?
“資料庫,分析失敗原因。”
“成功樣本太少。無法分析。”
成功的樣本太少。
於是,赫林的執拗的『性』格又發作了,不斷的捏符文,把所有的符文都捏了一遍。可是,還是一次也沒有再成功過。又捏了兩天符文,還是沒有成功,赫林終於決定,先放下泥捏,改用其它的手段具現符文。
赫林這次選擇的是,石雕。赫林以強悍學習能力,用了三天,終於雕刻成功了。
同時,精神空間中終於開始生成材料符文,過程和第一個符文相同。形成直徑一米的石球后,落在大地中,厚度變成了兩米。
第二個符文在忐忑中再次雕刻完成,但是這次還是沒有在精神空間中誕生相應符文。
第三個,第四個……第十個都沒有成功,資料庫還是說樣本不夠。
連續的失敗,讓人鬱悶。
以放鬆心情的心態,集中精神,以最快的速度,捏了一個符文,剛完成,沒想到竟然在精神空間誕生第三枚材料符文。
這是成功了?
怎麼成功的?
原來泥捏不是不可能了嗎?
這是怎麼回事?
資料庫此時提示資料分析完成了。
赫林立刻調出分析結果。
“不用在意材質,只要集中注意力去塑造符文,其實這個塑造過程也同步的在了精神空間中,以精神力完成了符文在精神空間中的塑造,再以發自內心的成功的喜悅,就是用靈魂力啟用精神力符文,為此符文注入純粹的靈魂,讓此符文在精神空間中誕生。”
瞭解了其中的關鍵之後,赫林立刻開始驗證。
用石刻,注意力,集中在符文上,一點一點的塑造它,太好了,完成。同時,相應的符文在精神空間中誕生,大地再加厚一米。
用的時間有些長啊!
用泥捏……第五枚材料符文誕生。我還可以用時更短。
“不用在意材質……”
精神力可以嗎?
直接以精神力為材料,塑造符文,不是更直接更快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