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盤中的北宋,有個小知縣,這兩天也正心煩得很。煩惱所致,有國事家事天下事。
錢塘知縣餘仲祿,剛剛收到“流亡”朝廷發來的驛馬快書。說是高宗皇帝前些日子“南巡”路過餘杭錢塘縣時,不論對舊時杭州地域的繁華富足,還是餘知縣的服侍招待,都頗為滿意。
現在在南方尋轉了一圈,感覺也看得差不多了,準備回過來錢塘縣歇腳。讓餘知縣好早做準備。
說是巡視歇腳,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皇上估計是跑累了,想躲在繁華的杭州舊地享福一陣子。
錢塘縣,前身是隋朝建州的杭州地界所在。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歷朝未經戰事,民生安居樂業,諸家百業興旺。
之前,他這個知縣當得也自在逍遙。轄內富足充裕,國泰民安,沒多少偷雞摸狗盜痞流寇之事。
皇上駕臨,他一番述職彙報也頗得光彩,再加上伺候周全了,皇上一高興,給他提個幾品官爵也是極可能之事。所以,本來,皇上再度蒞臨是件極好的事情。
但偏偏這兩天,郊外出現一樁命案。本來諾大的縣,出個命案也正常,但這起命案比較恐怖蹊蹺。
仵作驗屍後報說:共死了五人。其中四人不同程度的五臟俱碎,經脈斷裂,骨骼盡折。還有一人則被燒屍毀容,只剩焦軀。
太平盛世下,哪見過這等死法!而且還一下子死五人。雖然都是草民之徒,但傳到皇上耳中,卻易成兇險之兆。
在大宋朝,上上下下都信神信鬼到了極點,迷信得很。帶頭皇帝又屢屢從金兵手底下溜得性命,更對天相事兆看得緊張。
這五人命案,處理不好,破不了案,就可能把皇上嚇跑不敢再來了。自己也沒機會表功邀功了。
而要破這樁命案,又不知線索何在,毫無頭緒。
正在煩惱著,一個差役進來報說,有西湖鄉的鄉民前來報案,抬著個受傷的僧人,說是“經脈俱斷,骨骼盡裂”,不知被何人所傷,希望官府可以詳細查一查。
好傢伙,又一個“俱斷”,“盡裂”的手法。看來是有高人在使么蛾子呢。此人說不定便是個極好的線索。
他連忙出堂前審問……。
審問了半天,餘知縣仍是一頭霧水。這受傷之人根本就跟死人無異,什麼線索也提供不了。
不會說,不會寫,連選擇題都做不了,只會點眼珠子做判斷題。報案的焦家管事說只問出了他之前是個和尚。到了衙門手裡,竟然也問不出更多了。
因為,合理的假設,他竟然一概“搖頭”,比如問他:
“是不是被人所傷?”——搖眼珠。
“是不是被人下藥?”——搖眼珠。
“生來就這樣嘛?”——搖眼珠。
“跟朝廷有關係麼?”——搖眼珠。
“是大宋的人麼?”——搖眼珠。
“那是金狗麼?”——搖眼珠。
“在哪座寺廟出家的?……額……算了,這你也答不了!”
“唉,問了半天,肚子都餓了,你餓了麼?”——搖眼珠。
“不餓?你神仙呀?”——搖眼珠。
“你是傻子嗎?”——搖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