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圖勒和絕大多數原蒙古國公民一樣,從小就在第二官方語言——俄語的教育下長大。所以,他很滿意抓到了娜佳,這位漂亮又沒有溝通障礙的美女尤物。
不過,他垂涎的不是娜佳的美色,而是娜佳、伊萬和這滿滿一車戰利品所帶給他們的“免罪金牌”。
部落裡男多女少,他知道大家會喜歡娜佳的。這滿車的珍貴物資槍彈、被服、漁網、工具、汽油……包括這輛卡車,會給溫泉地的人們帶來巨大的驚喜收益,應該足以允許他們這幾人的迴歸。
幾個月前,他和另外八人,趕著十多隻羊,三輛大篷牛車,躊躇滿志地告別溫泉地的同胞夥伴們,向著北方西伯利亞內陸進發。
三年前,他們這群總共兩百多人,從南面蝗蟲緯度之地,翻山越嶺,來到了蒙古高原西伯利亞一側的山腳下。
像大多數低緯度地區人類一樣,他們逃離蝗災之地,希望來到高緯度寒區尋找生存機會。
他們很幸運,受到神的眷顧,意外地發現了一處氣候溫暖,植被豐富的溫泉之地!
這裡有數個億萬年前的火山地質噴泉。蒸騰的地熱,讓這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內四季春意盎然,植被草地豐富。
更重要的是,由於蒙古高原的寒冷阻擋,這裡至今沒有被蝗群侵襲。成為地球上僅剩的,為數不多的,適宜人類生存的綠洲之地。
這兩百多人來自俄羅斯南部,蒙古,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中國新疆,甘肅,寧夏,甚至還有浙江,廣東等南方之地。都是沿途相識,自發組隊的往北遷徙流浪人群。
人群裡有普遍年輕健康的男人、女人(年老體弱者都已在艱難路途中被“淘汰”);有牛羊雞鴨等百畜牲禽;有基本的耕種工具和農業物種……發現這片綠洲之地後,大家都覺得沒必要再走了。
於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烏托邦,就在這溫泉之地,漸漸形成。
經歷了最初的種種艱難,三年下來,人們已漸漸在這裡站穩了腳跟。這裡氣候溫暖,植被豐富,野生動物也很多,還有足夠的牧草放養幾十頭牛羊。
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各有各的習俗,風情,信仰……已經成年的一代人,很難彼此接納融合。當人們從溫飽困境中解脫出來後,便開始了主導權的明爭暗鬥。
一片肥美草地,一處溫泉泉眼,一壠土豆田埂……都容易成為爭奪焦點。孤立的人、家庭只能拉幫結夥,團結對外。
漸漸,按照故土親疏,或者職業分工,烏托邦內部又組織了各自的“部族”。
雖然,最後,大家選擇各部族輪值“部落首領”的方式,避免了激烈的爭鬥,但是,對有限空間有限資源的爭奪焦慮,還是讓一些人總有外出賭注新天地的衝動。
巴彥圖勒和另外八人,就是試圖探尋新天地的一群人,他們都來自蒙古國東部的一個旗郡。
只是,為了避免大規模人員流失,新的烏托邦部落,嚴厲對待離開者——一旦離開,就不得返回,除非帶回來極大的收益。
幾個月來,嚴酷的西伯利亞荒原,給他們無情的打擊。四人先後死去,帶出的羊群,以及拉車的牛也被野狼殺戮殆盡。
他們唯一的武器只有幾把工具刀斧和自制的弓箭,過於粗糙的武器令他們無法有效狩獵。
就在這絕望時刻,他們遇到了孫赫和娜佳。
他們不同於荒原上流浪慣了的,心狠手辣的野蠻人團伙,幾個人還保持著人類的基本善意。
所以,他們沒有殺死孫赫,也同意娜佳給他留下一定的生存資源。甚至,如果孫赫沒有被打昏,他們還會“邀請”他也一同回去溫泉之地。能帶著一起回去的,無疑都會成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