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合作,孫赫又回想到了五年前那次荒誕的“國際大合作”……
五年前,蝗災正盛。植遍全球的固碳植物,富含碳基木纖維,成為變種蝗蟲群的最愛。籍此豐富的食物來源,造成蝗群數量的失控膨脹。
龐大數量與基因多樣性的組合,竟然變異進化出了對各種殺蟲劑的免疫!人類束手無策。
數萬億的蝗蟲,讓天空佈滿了貪婪噬念。很快,大部分木本植物被啃噬殆盡,飢餓的蝗蟲便轉戰人類農作物。加之水土流失,氣候變異,不到一年,就造成全球大饑荒。兩年後,人口數量很快從90億銳減到40億。
為了拯救人類,聯合國組織了兩支由各國生物學家、農業學家組成的團隊,分別前往南北半球高緯度寒帶地區,進行寒區糧食作物的栽培試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年,那篇關於以木纖維為食蝗蟲的畢業論文,是最早發現變異蝗蟲的科學文獻。憑此一項殊榮,生物學本科生孫赫,也作為團隊一員,跟著北半球支隊來到了西伯利亞腹地的寒區農作物種栽培試驗基地。
然而,來自各國的研究人員在各自國家政府的撐腰下,始終不能在專利上達成共識。任何一項研究進展,都要在專利歸屬上爭吵不休。
因為誰都知道,一旦耐寒農作物栽培成功,這將是堪比油氣田的極具戰略價值的資源。
屆時,從種子到栽培技術,誰掌握了專利,誰就掌握了後世代人類的財富和權力!
專利的爭吵,極大影響拖延了研究進度,白白浪費了兩個收成季。待人們終於達成一致,繼續實驗時,又突然遭遇全球大斷電。
長期食用蝗蟲,導致人們營養不良,心理受創;而寒區作物栽培遲遲沒有進展,又加劇了人們的絕望心理。
終於,全球多處開始了騷亂、暴動,秩序失控,無政府狀態持續蔓延,包括電力在內的基礎設施完全停擺……
一時間,實驗基地失去了電力、補給,甚至與外界的聯絡,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荒野流浪者的騷擾與攻擊。
沒有電,水,熱的供應,大棚裡的所有作物幼苗也很快死亡,剩餘的緊急備用發電機柴油,僅夠撐過一個冬天的取暖。
栽種試驗被迫中斷,人們在不知所錯中,靠著剩餘的罐頭食品度過了2年。在最後的幾個月裡,人們拋棄科學家的尊嚴,為僅存的食物爭鬥。
一個月前,在偶然收聽到了三峽的廣播後,幾乎所有人都不太相信這段呼叫,或者感覺路途太遠太險,不可能活著到達。
孫赫不想這麼等死。他不顧其他人的嘲笑,準備南下,沿著葉尼塞河,走出西伯利亞,翻過蒙古高原,回到祖國,回到三峽家鄉。
他儲備物資,偷了一些食物和汽油,還有一支保安室的ak74,最後,開出一輛基地的皮卡,在其他人的驚呼阻攔中衝出基地,踏上了七千多公里的漫漫歸途……
忽然,一條大狗,吠叫著從路旁竄出,打斷了孫赫的思緒。
有狗就意味著有陌生人,孫赫警惕地加大油門,想盡快離開。卻從後視鏡裡,發現狗一直在追著車跑。
有主人的狗,是不會追著車跑的。孫赫意識到。
喜歡記憶殺場請大家收藏:()記憶殺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