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是黃河之上一個古老的渡口,扼河東、中原和關中之咽喉,它是連線河東地區與關中的重要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繁華的商賈往來之所和重要的民眾來往通路。
翁銳他們來到渡口的時候已經時近中午,上午的渡船已經過去了,下午的渡船還要等上一段時間,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吃點飯喝口水,稍作歇息,看見渡口不遠處有一家飯店,翁銳也不管朱山的反應,拉著朱玉就朝那邊走去。朱山一看剛“哎”了一聲自己就停住了,搖了搖頭隨後也跟了上去。誰讓這錢都是人家掙的呢,就算是裝在自己的腰包裡也沒用,何況妹妹也跟著呢。
實際上朱山這無奈之中也有欣喜,誰不喜歡吃的好一點,特別是有了錢之後,他現自己也在跟著翁銳他們變。
由於交通的關係,這裡本來就是人員往來商貿轉運的繁華之地,時近中午又是人最多的時候,他們走進飯店的時候裡面已經幾乎沒有空位,忙碌中的小二看到他們進來插空招呼他們道:“幾位小哥,今天實在是人多,只有角落裡還有一個小桌您看行嗎?”
“我們就吃口飯,沒關係的。”翁銳道。
“那幾位裡面請。”小二賠笑道。
翁銳他們幾個在角落的小桌旁坐了下來,還沒等翁銳開口,朱山就搶著對小二道:“三碗湯麵,再來兩碗麵湯。”說完了還衝翁銳笑笑,伸出三個手指頭:“三碗,不夠了還可以泡點乾糧。”
“哼,摳門。”儘管翁銳嘴裡說著,但也不再去管他,在等待上飯的間隙,倒是很認真地觀察起店內的情形。
說實在的,翁銳沒出過遠門,對外界情況瞭解並不多,但他多少是聽說過一些,這更增強了他的好奇心,這回出來,雖出於被動,但卻每天都能讓他看到很多稀奇的風景和人事,加上他天資聰穎,從看到的事情中總能琢磨出一些道理,也僅僅月餘功夫,出門談吐倒像個老江湖,人也慢慢沉穩起來。
這是一家並不是很大的店面,裡面總共也就大小十幾張桌子,現在滿員時刻也不過四五十人的樣子。來這裡吃飯的多半都是帶著行李的路過之人,點的飯食和他們一樣比較簡單,但緊鄰他們的一張大桌子上,坐著四五個人,他們倒是比較講究,桌上有酒有菜有肉,看來已經是吃了一段時間了,桌面比較凌亂,因為喝酒的緣故,說笑的聲音也比較大,不時有人朝他們這邊張望,但這夥人似乎毫不在意。
引起翁銳注意的不光是這些人說話聲大,還有他們的裝飾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現在天氣已經比較涼了,多數人都已將穿起了夾衣,但這些人幾碗酒下肚,臉就漲紅起來,有兩個都已經敞開了胸懷,他們的行禮很簡單的捆紮一下放在一邊,而且每人手邊都或刀或劍有把兵器,這一切,都符合翁銳對江湖豪客的判斷。
不一會他們的面上來了,分量倒是不小,可是也太素了一點,也就上面漂著幾顆菜葉,朱山拉過碗來就吃,而朱玉則拿起筷子,瞟了一眼人家桌上的肉,重重的嚥了一下口水才吃。看到這情形,翁銳一招手:“小二哥,給我們再上盤肉。”
朱山一聽,猛地抬起頭來,嘴一張差點把吃進去的面嗆了出來,這一盤肉可是他們兩頓飯的花費,這不要了他的命嗎,他剛要作,翁銳一指大廳,眼睛一斜,這裡面可是坐滿了人,要是連盤肉都吃不起,那可是極沒有面子的事情,氣得朱山瞪著眼睛朝他空咬幾口,埋頭去吃他的飯,等肉一上來,他賭氣似得夾了一大筷頭放到自己碗裡,吃了兩塊,又把剩下的放到了妹妹朱玉碗裡,繼續吃他的飯。
翁銳看著想笑,但他忍住了,夾了一塊肉自己吃了,開始吃他的飯,而朱玉將肉又夾回了哥哥的碗裡道:“哥,你吃,這裡還多著呢。”
有了肉,有了飯,他們吃的也是有滋有味,也不是很急,倒是旁邊幾位江湖人士的談話引起了翁銳的興趣。
“褚大哥,”一個已經喝的渾身冒汗敞著胸堂的粗漢看了一圈滿大廳的人道:“您說風陵渡這麼一個小地方,哪來那麼多人?”說著還抖抖衣服,做出很熱的樣子。
“哪是人家人多啊,”一個同伴嘲笑道:“是你自己喝的太多了。”
“你可不能小看了這個地方,”被叫作褚大哥的漢子道:“這地方從古到今有好幾千年曆史了,他可比你想象的有名多了。”
說話的姓褚漢子身形不是很高大,但也是那種很強健的樣子,五十多歲年紀,頭上有點花白的頭很整齊的攏在一起,他的下頜有點寬,看起來整個臉有點方形,神情也比其他幾個人沉穩平靜得多,明亮的雙眸一看就是個經歷豐富又很智慧的人,他也不像別的人又是翹腿又是敞胸,一樣喝酒也能保持衣衫整潔,身形端正,豪邁中透著一絲優雅。
“難道這裡還有什麼典故?”另一個同伴道。
“當然,”姓褚的漢子道:“你們知道這裡為什麼叫風陵渡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相互看看,搖了搖頭。
“這裡確實流傳著一段上古的傳說,”姓褚的漢子道:“在上古時期,黃帝統治著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大片土地,被尊為華夏名族的祖先,而在南方,蚩尤則被尊為民眾的領袖,為了統一華夏版圖,爭奪生存展之地,黃帝和蚩尤帶領各自的族人進行了無數場爭鬥,有些戰鬥還打的相當慘烈,風陵渡就是這樣的一個古戰場。”
“您是說這名字和打仗有關?”粗壯漢子道。
“這麼說也可以,但更重要的是他和一個人有關,”姓褚的漢子繼續道:“相傳黃帝麾下有一名宰相名叫風后,別名風伯,傳說為風姓氏族伏羲氏和女媧的長子,河東解州人,離這裡並不遠,他生於海隅之地,務農自耕,精於《易》數,明於天道,雖自甘貧窮,卻在當地非常有名。黃帝行到此處,晚上偶作一夢,夢見地上很髒,到處是塵土汙垢,忽然間一陣大風吹來,颳起漫天塵土,等大風過後,地上一片乾淨。皇帝很是奇怪,仔細琢磨,很髒的地上忽然塵土沒了,不就是由“垢”變“後”了嗎?聯絡前面的一陣大風,這不就是“風后”嗎?當時他還不解其意,一打聽確實有叫風后的這麼一個人,還是位有名的賢者,當即登門拜訪,請他出山,拜為相。風后追隨黃帝以後,屢出奇謀,幫黃帝打了不少勝仗,最出名的就是他明瞭指南車,可以在天昏地暗的迷霧中尋找方向,給軍隊指明道路,為黃帝最終能夠滅蚩尤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風陵?”他的一個同伴道:“莫非那個風后死到這裡?”
“正是,”姓褚的漢子道:“黃帝在這裡和蚩尤有過一次大戰,在此次戰鬥中風後戰死,戰後為表其功黃帝將他安葬在此處,時間久了,此處的渡口就叫風陵渡了。”
“這麼說這個風陵就在此處了?”剛才問話的同伴道。
“是的,”姓褚的漢子道:“就在離此幾里地的地方。”
“哦,有時間倒是可以去憑弔一下。”那個同伴道。
“哈哈,看來辛賢弟倒是性情中人啊。”姓褚的漢子道。
當這幾位江湖人士還在這裡說笑的時候,翁銳已經草草吃完飯,拉著朱氏兄妹離開了,一離開飯店,朱山就看到翁銳在向一位路人打聽什麼,趕上去疑惑的問道:“你這要急著去哪裡呀,時間還早,我還想麵湯泡點乾糧吃呢。”
“你就知道吃,”翁銳道:“我帶你去看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